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塑料产品中的增塑剂已被发现具有内分泌干扰毒性。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这类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从近海红树林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到1株PAEs的降解真菌Fusarium sp.DMT-5-3,其对不同同分异构体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Es)的降解途径有很大的差异,暗示其产生的DMPEs降解酯酶具有很高的底物选择性。本论文以间苯二甲酸二甲酯(DMI)为底物,诱导Fusarium sp.DMT-5-3产酶,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凝胶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到一个DMI的降解酯酶蛋白。纯化的DMI酯酶蛋白分子量约76kDa,是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蛋白;酶蛋白在50℃表现出最大的酯酶活性,低于40℃时酶活较稳定;酶的最适pH为8.0,在pH6.0-12.0之间较稳定;Cr3+、Cu2+、Hg2+等金属离子强烈抑制酯酶活性,而Mg2+、Ca2+、Sr2+等金属离子能够促进酯酶活性;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该DMI酯酶能够水解间位与对位的苯二甲酸二甲酯,而对于邻位的二甲酯以及单甲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均无水解能力,体现了很高的底物选择性。酶学性质比较显示该DMI酯酶与我们之前利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为底物获得的DMT酯酶完全不同,表明海洋真菌Fusarium sp. DMT-5-3可以产生不同的酯酶参与到DMPEs不同同分异构体的水解当中。甲醛(HCHO)作为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海洋水产养殖业中,其能与蛋白和核酸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因而对大多数海洋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本论文从从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甲醛降解真菌DY-F2,通过分生孢子显微观察和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将其鉴定为Penicillium chrysogenum DY-F2。该菌株表现出高甲醛耐受力,能在甲醛浓度高达3000mg/L的条件下生长。1000mg/1甲醛存在下,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DY-F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是6.0。该菌株能以甲醛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经由中间代谢物甲酸完全降解甲醛。甲醛的真菌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本研究表明,深海沉积物真菌具有海洋环境中甲醛污染生物修复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