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ASAP2-7:1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各地区的第一死因,在西方国家,约有50%的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及其引起的并发症,而在多数医疗水平低下的国家,目前已经超越了感染性疾病的危害。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s,TIA)、主髂动脉闭塞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等[1]。虽然其临床症状多样,但病变本身具有普遍共性,即它们都表现为动脉管壁大量胆固醇酯的沉积及复杂的进展型斑块的形成,最终导致动脉相应供血区缺血性改变[2]。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因影响大脑血供而备受关注,其中90%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它能够引起颅内缺血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黑蒙、视物模糊、偏瘫失语等,致残与致死率很高,患者一般无法自理,因而带来巨大的社会及经济负担。颈动脉狭窄通常起病隐匿,往往出现脑缺血症状后才被发现。目前普遍认为,导致脑缺血症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或表面继发的血栓脱落导致急性脑栓塞;二是动脉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血流低罐注。近年来研究表明,斑块成分脱落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而颅内动脉低灌注导致卒中的较少[3]。因此,研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探索早期预测不稳定斑块的生物标记物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在200nt以上,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许多研究结果证实,多种lncRNA在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及进展中,lncRNA通过调节血管壁功能、激活巨噬细胞、调节脂质代谢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调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4]。但目前尚无明确报道lncRNA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我中心前期应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得到了稳定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及mRNA,其中lncASAP2-7:1差异表达倍数高,我们选择lncASAP2-7:1作为深入研究的靶标,下一步将验证lncASAP2-7:1在不同稳定性颈动脉斑块中的差异性表达,并检测斑块中lncASAP2-7:1含量与纤维帽厚度及脂质核心区等斑块主要成分的相关性。利用基因芯片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lncASAP2-7:1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验证lncASAP2-7:1在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而说明lncASAP2-7:1在斑块稳定性中发挥的调控作用。研究方法(1)临床样本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年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住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nerectomy,CE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标本。将收集到的颈动脉斑块标本切成小段分开保存,一部分标本液氮冻存用于取斑块中RNA,通过real time PCR验证基因芯片中lncASAP2-7:1差异性;一部分存放于福尔马林溶液中,然后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电镜扫判断斑块稳定性、测量纤维帽厚度及脂质核心区面积等。最后,统计分析斑块中lncASAP2-7:1相对表达量与斑块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基因芯片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lncASAP2-7:1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评审并批准了此项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2)细胞实验研究:包装lncASAP2-7:1过表达及干扰的慢病毒,通过慢病毒转染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实验分组为lncASAP2-7:1上调组、上调对照组、下调组、下调对照组及正常空白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lncASAP2-7:1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Ⅰ型胶原蛋白含量,进而反映lncASAP2-7:1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分泌蛋白的功能,采用流式凋亡检测lncASAP2-7:1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功能,CCK8(Cell Counting Kit-8)及流式细胞周期检测lncASAP2-7:1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功能。结果1.临床样本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长海医院血管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斑块标本22例,其中不稳定斑块11例,稳定斑块11例。不稳定斑块lncASAP2-7:1相对表达量为6.679±5.883,稳定斑块lncASAP2-7:1相对表达量为1.192±0.583,Real-time PCR结果示lncASAP2-7:1在不稳定斑块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稳定斑块(p<0.0001)。不稳定斑块纤维帽厚度为120.80±31.29μm,稳定斑块纤维帽厚度为163.51±34.34μm,不稳定斑块脂核所占比例为33.45%±9.76%,稳定斑块脂核所占比例为27.84%±7.38%。稳定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高于不稳定斑块(p<0.01),两组斑块脂核所占比例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颈动脉斑块中lncASAP2-7:1相对表达量与纤维帽厚度存在负相关(r=-0.667,p<0.01),与脂核所占比例无明显相关性(r=0.340,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示,lncASAP2-7:1可能参与了细胞迁移、分泌及细胞内蛋白质转运等生物学过程。(2)细胞实验研究:利用包装lncASAP2-7:1过表达及干扰的慢病毒干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验证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分泌、增殖、凋亡功能,发现lncASAP2-7:1高表达可以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的迁移及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在细胞增殖及凋亡中无明显作用。结论lncASAP2-7:1在不稳定斑块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且与斑块中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细胞实验证实lncASAP2-7:1高表达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及分泌I型胶原蛋白的功能,影响了纤维帽的厚度,导致斑块不稳定,继发脑卒中等不良事件。
其他文献
在实际工程中,受地形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双洞隧道由于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往往需要小采用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而小净距隧道在进行开挖时极易产生坍塌,影响施工安全。本文以江西省某高速公路洪家坂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计算的方法对浅埋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方法、支护参数优化以及围岩爆破开挖安全进尺等开展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浅埋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参考。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浅埋小净距隧道施工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本研究基于AFLP分子标记技术,运用筛选出的两对引物(M-GAA/E-ATC、M-GCT/E-ATC),对安徽省6个油茶居群144个样
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及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需求对模具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Cr5MoSiV1钢作为一种典型的热作模具钢,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随着制件要求的提高,服役条件的更加苛刻,该材料在服役过程中会出现塑性变形、开裂和热磨损等失效形式。钛微合金化技术能够有效改善钢铁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新钢材开发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热作模具钢中的研究缺少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在4Cr5MoSiV1
当今社会儿童教育的关注点多放在智育的发展上,而忽略了促进他们的体质健康及人格养成。《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2018)显示,小学生肥胖率超过15%,视力不良检出率超过60%,睡眠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30.7%,910小时(不含)为46.9%,少于9小时为22.5%,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另外,据调查“喜欢体育课”的比例为92.9%,而在上课形式选择项上“不喜欢老师带领我们一
目的通过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DSCT)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血清25(OH)D与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生物学标志
保罗·塞尚的艺术做为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分水岭,被认为是“现代主义之父”,其艺术观念对欧洲乃至世界艺术史有重要的影响。塞尚强调画面的主观经营,对造型、色彩、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作品中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将主客两个世界相结合,这一切都为后世艺术家打开了新的思路,诸多现代主义流派受塞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代艺术作为笔者绘画创作中主要实践内容,因此,研究塞尚的艺术观点则是最为重要的课题。早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与西药对照观察督脉铺灸治疗肺虚感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符合纳入标准及证候分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以1:1的比例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督脉铺灸疗法。每周1次,每次灸3壮,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规律服用西药氯雷他定片10mg/片,1次/日(早餐后)。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鼻-结膜炎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转型升级不可避免地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将就业的地位上升至宏观调控层面。因此,保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够推动生产要素便捷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分别描述了经济体系中三次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要素分布情况,二者关系密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对传统就业结构进行“破坏”的同时也“创造”了就业需求,而劳动力数量和质
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中重要零部件之一,其健康状态影响着整个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开展轴承故障诊断的相关研究对提升机械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维修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大多数智能诊断方法无法实现直接从原始信号到辨识结果的“端对端”诊断,并且受限于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布必须相似的假设,导致其在变工况故障诊断中存在自适应性不足,诊断精度下降等问题。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思
混凝土裂缝非线性断裂及裂缝尖端损伤特性问题,一直是土木、水利科学技术界和工程界极为关心的课题。由于混凝土裂缝前端存在着相对较大的损伤区,且裂缝在断裂过程中损伤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