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女子曲棍球世界杯赛前场进攻战术特征的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he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2006年女子世界杯赛12支球队42场比赛前场进攻战术运用的总体特征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研究,认为本届女子曲棍球世界杯赛在前场进攻战术的运用中有以下特点:所有参赛球队都抛弃了过去半攻半守的保守打法,而转向精彩激烈的全攻全守打法,阵形也由过去的“5—3—2”或“4—3—3”阵形转为目前的“3—3—3—1”或“2—4—3—1”阵形,攻守更加趋向平衡。在攻入前场区的战术形式上,各队主要采用阵地进攻,并以中长传和任意球配合进攻作为主要的进攻战术手段;进攻路线以右路为主;中场是发动攻入前场区进攻的最佳区域;快速反击做为攻入前场区的辅助手段,在进攻的成功率上有较高效率。前场区有效进攻的战术形式是边路传中,这种方式相对来讲便于突破发动进攻,能创造较好的进入射门区并射门的机会;在防守队员未到位或未完全到位,而接应队员已经前插到位的情况下,传中的效果最好;右边路处于攻击的正手位,便于球员发挥各种技战术水平,是较为理想的传中区域。曲棍球运动对射门区域的严格限制,使得射门的难度日渐增大,直接进球的机率越来越低,补射成为完成最后射门的主要手段;在射门区域的选择上还是以距离球门近、射门角度大的区域为主;在进球时段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全场各个时段都存在进球的可能,尤其是在比赛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时间段,进球数量增加较多,球员应在比赛的各个时间段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射门得分所采取的进攻方式中,抢点直接射的次数和进球比例最高;进球最多的依然是前锋,其次为前卫队员、后卫队员。曲棍球比赛中,前场任意球和短角球是最主要的进攻和得分方式。前场任意球进攻的战术特征是:获得次数较多的区域在前场区中路,其次为右边路;在组织进攻的具体战术手段上,配合进攻的次数比直接传入次数要多,但在构成射门的效果上不如直接传入;直接射入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中路3个区域,而边路4个区域内则主要采用配合进攻的方式;从进攻效果来看,各队进攻的能力普遍较强,但在射门效率上,强队远远高于弱队。短角球是本届杯赛各队取胜的重要法宝,很多场次的比赛是靠短角球的成功来取得胜利的。其战术运用最有效的方式是配合进攻战术,世界强队与弱队在短角球运用上的主要差距表现在射门的效率上。
其他文献
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我国体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加强跳水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保证跳水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赛前训练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产生。在重大比赛中,很多运动员并没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最高的竞技水平,反而成绩出现下降的现象,这一情况在我国高水平
群众体育是越南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群众体育对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越南群众体育也有所发展。关于群众体育的科研项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科学地确定对青少年皮艇1000米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通过研究使皮艇的专项力量的训练具有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训练方法,同时,也为青少年皮艇专项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自实施“体教结合”以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内蒙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目前存在运动员组成体系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