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50余万宫颈癌新发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28%、亚洲的50%,死亡病例占亚洲的1/3-1/4。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发现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年轻化趋势。目前,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仍是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与普通腹腔镜手术相比,除手术时间稍长外,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清除淋巴结数量更多,对于神经的辨认更加清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达芬奇机器人以其操作简便、学习周期短、手术医师成长快等优势,在治疗宫颈癌手术中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临床实践取得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开展,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使用经验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69例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CUSUM学习曲线分析,讨论运用学习曲线指导提高达芬奇机器人的应用成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同一治疗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完成的69例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第1例到第50例采用常规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的方法,对手术时间进行CUSUM(cumulative sum,CUSUM)分析,拟合得到学习曲线。以曲线最高点对应的手术例数为界,将50例手术患者分为学习探索组和熟练稳定组。对纳入研究的2组患者手术时间(从切皮开始到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接机器人到手术完成的时间)、总出血量、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盆腔淋巴结)、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行对比。第51例到第69例采用改良免举宫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与熟练稳定阶段的同期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平均总手术时间为229.74±31.07min,平均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接时间为32.40±7.284min,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97.34±25.20min。通过最佳拟合得到CUSUM学习曲线,即CUSUM=0.0173x3-1.960x2+54.464x-27.046(x为手术例数),拟合优度系数R2=0.973,P<0.05。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到达至第19例时斜率由正值转为负值。以19例为分界点,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学习提高阶段和熟练稳定阶段,两组在手术时间(P<0.01)、术中出血量(P<0.01)、术后住院时间(P<0.05)、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改良方法治疗的患者临床数据,与熟练稳定阶段的同期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除手术时间较长(P<0.05)外,在术中出血量(P>0.01)、术后住院时间(P>0.05)、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P>0.05)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采用CUSUM分析方法,能够得到达芬奇机器人广泛子宫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测算出跨越点数值,可以用来指导临床应用,有针对性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手术做好相应准备工作。2.宫颈癌微创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术过程中始终贯穿“无瘤”原则,鼓励学者积极探索达芬奇机器人免举宫宫颈癌广泛切除的手术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