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和共时平面的角度,通过语料库的搜索、考察,对介词“自”“从”“自从”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比较。从历时角度对三个介词进行分类、比较,发现三者的使用频率和语法演变存在较大差异。“自”的语法化路径:人体器官名词>自指代词>起点介词>经由介词;“从”的语法化路径:“跟随”义动词>介词(起点)>介词(经由);“自从”的语法化路径:介词“自”+介词“从”>介词起点“自从”。介词的使用频率差异:“自”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多;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低于“从”;“自从”的使用频率更低。利用三个平面、框式结构等理论,从共时的角度对介词“自”“从”“自从”进行比较。发现三者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差异:第一,介词结构差异,“自”的介词结构除了具备“从/自从+VP”,作状语或定语使用功能;还可以组成“VP+自”的结构,作补语使用。第二,时间起点差异显著,“自”“从”介引现在、过去、将来的时间,后常接“起”“以来”“以后”“开始”形成固定框架。“自从”仅仅限于过去的时间起点,后面有方位词“以来后”或者表示行为动作的短语。第三,语义凸显的原则差异,“从”字结构书面语和口语均经常使用,“自”“自从”多用于书面语。最后,运用偏误分析等理论,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留学生习得介词“自”“从”“自从”过程进行调查,发现外国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三个介词,但三年级的学生做得更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习汉语很长时间,有较高HSK等级。同时,通过对这三个介词的习得过程调查发现,单词之间的相似性和时间间隔对单词的掌握存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