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研究发现,英语等一些拼音文字的词间空格,以及在无空格语言中加入空格形成切分,会有利于阅读和理解,但使用汉语文本的类似研究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为验证切分效应是否普遍存在,以及切分对汉语句子理解的影响机制是否有所不同,本研究特选择中国唐代律诗作为实验材料,对诗句作四种不同方式的处理或切分,即:无切分、以单词为单元切分、以韵律为单元切分、以语义为单元切分。研究中包括两个实验,分别研究了视觉和听觉呈现条件下的切分效应。结果显示:(1)实验一中,通过眼动指标分析发现,被试阅读四种不同实验条件的诗句时,在眼跳次数、注视次数及总阅读时间三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条件相比,语义切分条件下,被试阅读诗句时眼跳次数及注视点最少,阅读时间短;单词切分条件下,阅读时的前跳次数和总注视次数最多,阅读时间长。(2)在以听觉方式呈现的实验二中,被试在四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语义判断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单词切分条件下正确率显著高于无切分和韵律切分条件下的结果;语义切分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韵律切分条件下的结果。(3)视觉呈现时四种实验处理相比,语义切分最有利于阅读理解,单词切分最不利于阅读理解;听觉呈现时情况有所不同,单词切分最有利于阅读理解,韵律切分最不利于阅读理解。研究结论:(1)以视觉呈现材料时,存在明显的单词切分效应和语义切分效应,韵律切分的影响不明显。其中,单词切分妨碍了阅读理解。(2)以听觉呈现材料时,存在单词切分效应且其促进理解,语义切分和韵律切分效应不明显。(3)律诗语义加工中的切分效应存在通道差异,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下的表现不同,可能反映信息激活不同的工作记忆结构而导致了不同的语义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