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人类长期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加速自然侵蚀的后果。因此,合理利用土地是防治该区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根本方略。 本研究以泥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融水土保持学、土地学、景观生态学、土壤侵蚀学和经济学等原理为一体,以流域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就土地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1)土地生态经济单元的划分;(2)利用修正后的Neill模型进行土地生态价值的计算;(3)在投入产出调查的基础上,估算土地的经济价值;(4)土地生态、土地经济耦合关系的研究。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初步建立了泥河沟流域的土地生态经济分类系统。在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坡度图和土壤类型图制作的基础上,首次利用GIS技术进行图件叠加,生成了土地生态经济单元图。并根据流域土地的生态经济特征,将其划成4个一级类和若干个二级类,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2、通过对地块生态值评价得出:①农地生产力指数的变幅为0.0383~0.1964,平均为0.1201。园地的生产力指数的变幅为0.0563~0.3662,平均为0.1478。林地的生产力指数的变幅为0.0636~0.1882,平均为0.1386;不同部位的刺槐生产力指数排列的顺序是:塬面>沟底>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草地的生产力指数的变幅为0.0288~0.1515,平均为0.0673;不同部位的草地生产力指数排列的顺序是:阴坡>沟底>半阴半阳坡>阳坡。②塬面地类: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生产力指数排列的顺序是:果树0.1478>玉米0.1467>小麦0.1122;不同土地类型的生产力指数排列的顺序是:塬平地>水平梯田>塬坡地>塬畔地>胡同地。沟坡地类不同部位的生产力指数的排列顺序是:沟中>沟下>沟上。沟道地类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生产力指数排列顺序是:刺槐>柳树>草>杨树。 3、通过对土地经济值评价得出:①农地单位面积净收入:小麦>玉米>油菜;园地单位面积净收入:富士>秦冠;塬面地类:农地和园地净收入223.1万元,产投比为2.7294:1,说明产出远远大于投入,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生产力效率较高。②林地总蓄积量经济价值合计7,795,984元。③草地生物量折合成标煤价格约为476,827元。 4、建立了该流域土地生态经济耦合模型,并进行了等级划分;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