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酉时、辰时)针刺对中风后睡眠倒错(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PSSR)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治疗PSSR的时效性问题。方法:将60例诊断为PSSR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辰时针刺组和酉时针刺组,每组30人。在中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酉时针刺组予“醒脑开窍针法”酉时(17:00-19:00)治疗,辰时针刺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辰时(7:00-9:00)治疗。每天1次,6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天,每个患者治疗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3个疗程结束后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情况,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其抑郁程度。然后分别将各个量表的评分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的MES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酉时针刺和辰时针刺对PSSR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MES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辰时针刺和酉时针刺对PSSR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相当。2.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 酉时针刺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0例、8例、21例、1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67%、96.7%;辰时针刺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0例、6例、22例、2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00%、93.33%。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愈显率、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酉时针刺和辰时针刺对PSSR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相当。3.两组治疗前后AI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AI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酉时针刺和辰时针刺对PSSR均有改善。治疗后西时针刺组AIS评分比辰时针刺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酉时针刺对PSSR的疗效优于辰时针刺。4.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酉时针刺和辰时针刺对PSSR均有改善。治疗后酉时针刺组PSQI评分较辰时针刺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酉时针刺对PSSR的疗效优于辰时针刺。5.两组治疗前后PSQI量表6项因子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PSQI量表6项因子评分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酉时针刺和辰时针刺皆能有效降低PSSR患者的PSQI量表6项因子评分。治疗后两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评分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辰时针刺和酉时针刺对PSSR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治疗后酉时针刺组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评分比辰时针刺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西时针刺对于PSSR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改善优于辰时针刺。6.两组治疗后睡眠倒错疗效比较西时针刺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例、19例、6例、1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7%;辰时针刺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例、12例、14例、2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93.33%。两组睡眠倒错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西时针刺治疗PSSR优于辰时针刺。7.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酉时针刺和辰时针刺对PSSR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辰时针刺和西时针刺对PSSR患者抑郁的疗效相当。8.两组治疗后抑郁程度疗效比较 酉时针刺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例、9例、18例、1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67%、96.67%;辰时针刺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例、6例、19例、3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67%、90.00%。两组抑郁的总有效率、愈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酉时针刺和辰时针刺对PSSR患者抑郁的疗效相当。结论:1.酉时针刺治疗PSSR较辰时针刺疗效佳,酉时针刺更能有效改善PSSR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2.酉时针刺和辰时针刺对PSSR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症状的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