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组织作为现代女性参与公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活跃在社区和社会舞台上,如女性志愿者、女性专职公益人以及社会组织女性创始人。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23位女性创始人、1位管理社会组织的政府官员和1位女性创始人的男性伴侣的质性研究,共分为七个章节分析了女性创办社会组织的动因并探讨她们是如何与“国家-市场-社会-家庭”多个主体互动,且进一步分析了女性在创办社会组织过程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互动与跨越。笔者以女性在创办社会组织中如何实现“国家—社会—市场一家庭”的多主体互动为内容主线,以女性创办社会组织的多个阶段为时间主线开展讨论。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一方面,在组织的创办过程中,女性的家内角色与家外角色、地位与价值相互影响。她们通过社会组织将私人领域的服务与角色延伸到了公共领域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同时,通过参与公共服务和照顾而获得的社会属性又在进一步强化女性在私人领域的角色和气质,比如母亲、关怀等。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创办实现了女性由“私领域”向“公领域”的两次跨越。第一次跨越发生于组织创办的前期,具体表现为由私心向公心、私人关系到社会关系、家内向社区,是一次由松散的兴趣团队向组织化发展的转变。第二次跨越发生于组织创办的中期,女性在与多方主体的不断互动中实现由社区向更为广阔的公共空间转移。通过多主体的互动,女性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向“公领域”迈进,去争取社会身份与影响力,她们也相应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与政治身份。但到了组织发展的后期,面对机构转型时,女性并没有继续以积极态度进入到更为核心的“公领域”,也没有因此获得实质性的政治影响力。笔者认为,相对于实现“私领域”向“公领域”跨越的目标,女性在创办社会组织的过程中更是一次在“国家—社会—市场—家庭”之间寻求自我意识与主体性的觉醒。在互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女性所呈现出来的角色已经不再是被动的辅助者,而是一个带有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行动者,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公益行为来改变当前社会上所存在的不公与冷酷。于她们而言,这是一场去政治化的社会服务。最后,在总结女性创办社会组织过程中与“公私域”不同主体之间良好互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女性参与社会组织创办与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