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进行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对感觉神经损害进行评估,并探讨其病因及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ALS确诊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利手、职业、居住地、发病时间、起病部位、病程、症状、体征、既往患病情况、外伤史、家族史、化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情况。采用丹麦产维迪公司提供的Keypoint.NET四通肌电图仪进行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的测定。感觉神经传导测定:检测神经包括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至少包含一侧上肢与下肢各2条感觉神经;测定参数主要包括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和速度。每条感觉神经传导检查结果判读:采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肌电图室制定的正常值作比对判定,超过正常低限视为异常。ALS患者按年龄分<55岁和≥55岁两组。同时以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临床资料:共入组163例ALS确诊患者,男101例,女62例,男:女为1.6:1,临床类型均为散发型。平均病程14.3±±8.9月,平均发病年龄(56.54±10.9)岁,其中≥55岁109例,<55岁54例。患者多来自浙江。职业主要为农林渔劳动者和工厂劳动者。起始部位以颈段多见。部分ALS患者有主观感觉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酸胀感等,以麻木多见。2.163例患者均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所有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测定中MCV基本正常,部分肌肉萎缩明显的患者有CAMP波幅轻度降低。3.163例ALS患者中,<55岁ALS组和对照组相比,除尺、正中、腓肠感觉神经的SNAP波幅参数外,其余各神经SNAP波幅与速度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ALS组和对照组相比,尺、正中、腓肠、腓浅感觉神经的SNAP波幅与速度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LS患者电生理异常表现为SCV减慢和(或)SNAP波幅降低。<55岁ALS组:尺神经异常检出12条、正中神经异常检出10条、腓肠神经异常检出9条、腓浅神经异常检出16条;≥55岁ALS组:尺神经异常检出41条、正中神经异常检出28条、腓肠神经异常检出27条、腓浅神经异常检出81条。两组各感觉神经传导中波幅、速度及两者合并三参数异常条数构成比,经卡方检验后,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5.<55岁ALS组:检出四条神经均异常的患者1例,三条神经均异常的患者5例,二条神经均异常的患者7例,一条神经异常的患者14例。≥55岁ALS组:检出五条神经均异常的患者2例,四条神经均异常的患者13例,三条神经均异常的患者14例,二条神经均异常的患者20例,一条神经异常的患者33例。两组患者数经卡方检验后,P>0.05,不同年龄出现感觉神经异常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6.患者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原因:<55岁的ALS组,以外伤或骨折多见;≥55岁ALS组,以神经卡压、职业因素、营养缺乏、糖尿病多见。结论:1.ALS患者可以有周围性感觉神经病变,当出现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异常时不能因此排除ALS诊断,但ALS本身所致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异常占总体例数极少。大部分原因是合并其它疾病,如周围神经嵌压性病变、糖尿病、外伤及职业相关因素等。2.ALS患者主观感觉异常与神经电生理改变不具有相关性,除非合并明确的周围神经病变。3.ALS患者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异常的神经电生理表现为SCV减慢和(或)SNAP波幅降低。不同年龄组感觉神经传导中波幅、速度及两者合并三个参数异常条数构成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4.感觉神经传导测定的目的在于排除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而不是为排除ALS, ALS的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一般还是基本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