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大跨度建筑创作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如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广州新剧院等等,它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为大跨度建筑创作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结构体系不尽合理、造价高昂、对历史文脉考虑不周等问题,并对中国的建筑创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外建筑师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也令我们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正本清源,从建造的本质认识大跨度建筑,使国内建筑师在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等方面有所提高,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发端。结构表现是大跨度建筑创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领域。结构表现具有技术美和艺术美的双重内涵,而“技术与艺术”的相互制约与融合在任何时代都是永恒的主题。当代大跨度建筑创作的高端较量也将最终取决于建筑师结构表现的能力。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内容和范围很广,包括结构的力学规律、结构形态形式美的原则、结构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细部表现等各个方面,并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论文选择独特的视角,从建构的角度关注结构表现问题,并通过大量经典建筑范例的研究剖析其结构表现特色,真正做到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论文从理论的层面、历史的层面、物质的层面、情感和文化的层面、操作的层面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1)理论的层面——首先对结构表现、建构理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从建构视角审视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这一研究课题,从而为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历史的层面——对历史长河中经典的大跨度建筑从建构的角度进行总结评价,并探讨了当代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比较研究了几位非常注重结构表现的建筑师或结构师;(3)物质的层面——从结构形态、材料特性、节点构造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建构问题,通过对大量建筑实例的归纳和总结,在错综复杂的建筑现象中寻找建构的规律与原则;(4)情感和文化的层面——重点研究了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中的情感和文化概念及相应的建构策略;(5)操作的层面——明确建筑师在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中的角色和作用,归纳总结了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设计思路和创作手段。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理性和诗意并重的结构表现观”作为研究的结论,从而明确了大跨度建筑的创作态度,并对当代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对大跨度建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论文的创造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将“建构”理论和大跨度建筑创作研究相结合,从“建构”的视角审视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这一研究课题,从而使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2)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大跨度建筑的结构表现问题和注重结构表现的建筑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归纳了当代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特征,指出理性表达与诗意建构是当代大跨度建筑创作的发展趋势。(3)在当代大跨度建筑创作的背景下,探讨了结构表现的建构原则与策略,提出了“理性和诗意并重的结构表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