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CI在所有急性脑血管病中发病率占70%,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作为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作为VCI的常见类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困扰和负担,越来越引起关注。但在治疗方面,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优于AD的是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保护脑血管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其发生或延缓其进展。所以血液中可预测其发生的代谢指标便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其中瘦素作为一个可能应用于临床的指标引起广泛重视。瘦素的产生来自脂肪,成分是蛋白质,主要发挥调节能量代谢及认知功能的作用。一方面,瘦素的在外周血的浓度与体脂含量有关,其浓度升高可能提示脑血管病的高风险;另一方面,瘦素可通过增强突触信号传导、调节神经细胞发育与凋亡、减少细胞内外Aβ及细胞内Tau蛋白磷酸化等多种途径起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因此研究瘦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关系对于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的评估有重大意义,甚至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改善其预后。以往的关于瘦素的研究,多在体外动物实验中研究其对认知障碍的直接影响,而人类外周血清中瘦素水平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比较脑梗死后伴有及不伴认知障碍的患者外周血瘦素的水平,从而探究瘦素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研究目的:探究瘦素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并探索瘦素水平与认知障碍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分析瘦素与血脂、GHb、BMI等因素的关系,探究瘦素与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之间是否有相互影响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试验对象分为三组,脑梗认知正常组为新发脑梗死不伴认知障碍患者60例,脑梗认知障碍组为新发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60例,空白对照组为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中老年人60例。空白对照组给予空腹抽取外周血4ml,脑梗死对照组与认知障碍组都于发病后48小时内空腹抽取外周血4ml。运用ELISA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比较三组之间瘦素浓度的关系。另外,研究瘦素与认知障碍的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探究瘦素与TG、BMI、GHb、TCHO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空白对照组与脑梗认知正常组的Mo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认知正常组与脑梗认知障碍组的MoCA评分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脑梗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外周血清瘦素是三组中最低的,与脑梗认知正常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瘦素水平与认知障碍的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r=-0.528);4.血清瘦素水平与BM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16<0.05);关系数r=0.310>0,两者存在正相关;5.血清瘦素水平与TG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2<0.05);且相关系数r=0.398>0,两者存在正相关;6.血清瘦素水平与TCHO之间不存在统计学相关关系(P=0.303>0.05);7.血清瘦素水平与GHb之间不存在统计学相关关系(P=0.954>0.05)。结论:1.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比不伴认知障碍者瘦素水平低。2.瘦素水平与认知障碍程度呈负相关。3.瘦素水平与BMI、TG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