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一直比较严重。社会变迁一方面导致我国的贫困问题日益严重,而另一方面又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贫困是检验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最灵敏与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念决定着他们如何看待贫困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置穷人,如何救助和保护穷人。在贫困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前提下,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贫困,既有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消除贫困,也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探讨当代大学生对我国贫困现象的态度,不仅对我们了解这一群体的价值观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公众的贫困观念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对山东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贫困归因以及这一群体对我国目前贫困现状和贫困救助的一些看法。
论文除前言外共分五部分:一、贫困现象的内涵及大学生贫困态度研究的意义;二、国内外贫困观念回顾和探讨:三、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四、数据与资料分析;五、结果、讨论及本研究的局限。
论文的前言部分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的贫困现状、社会变迁对贫困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引出贫困态度研究的必要性,提出探讨大学生贫困态度的深远意义。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贫困现象的内涵及大学生贫困态度研究的意义”。在贫困现象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阐述了大学生贫困态度研究的意义。其中,对贫困原因的看法是运用了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展开讨论的。
论文第二部分是“国内外贫困观念回顾和探讨”。该部分主要论述了西方社会贫困观的转变,特别是美国贫网观的转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贫困观念的回顾,从而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以及资料的收集方法、分析方法,从而为本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支持。
论文第四部分是“数据与资料分析”。该部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在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贫困态度作一般性描述;2、对贫困原因、贫网救助进行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因子得分分布情况,其目的是分析大学生对贫困原因和贫困救助的态度倾向。
结论部分是对调查结果的归纳和讨论。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分化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当前大学生的竞争理念比较强,但是由于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更加关注导致贫困的社会、经济等结构性原因,这与以往的个人主义贫困观有所不同。基于对贫困原因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对政府、社会、个人三者在贫困救助的角色和地位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提倡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之下,通过提升贫困者个人的能力来摆脱贫困。
目前我国关于贫困的研究很多,但是对贫困观念的关注却很少,同时也缺少实证资料的支持。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群体对我国当前贫困现象的态度,以弥补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和实证资料的不足。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测量大学生对贫困的态度,所以没有涉及到大学生贫困态度与大学生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笔者能力的限制,本次研究无论是在问卷设计还是数据分析方面都尚存在不足之处,许多因素没有考虑其中,这是本文的一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