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户施肥(FP)、测控施肥(OF)、缓释尿素(OFN)、有机无机配施(OFM)、菌肥无机配施(OFB)5种施肥处理对旱地小麦产量、养分转移吸收、肥料利用、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测控定量施肥技术,在减氮62.7%的情况下,冬小麦籽粒产量OF较FP无明显差异,其中OFM和OFB较FP分别提高籽粒产量17.5%、22.4%(P<0.05);各减氮优化施肥处理主要通过影响小麦公顷穗数来提高产量。OF、OFN、OFM、OFB处理的纯收入较FP提高23.6%~125.2%。2)成熟期小麦各器官氮素和磷素吸收主要分布在籽粒中,钾素主要分布在茎叶中。其中籽粒氮素吸收OFM和OFB较OF分别提高15.7%、24.2%;籽粒磷素吸收OFN、OFM、OFB较FP提高幅度为21.5%~44.9%(P<0.05);籽粒钾素吸收OFN、OFM、OFB较FP提高幅度为13.7%~18.5%(P<0.05)。茎叶钾素吸收OFN、OFM、OFB较FP提高幅度为6.3%~35.8%。说明减氮优化施肥处理能够提高小麦籽粒的养分吸收,并且配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效果更好。同时OFB提高了花前氮素转移和花前磷素转移,OFM主要提高了花后氮素吸收,OFN对花后磷素吸收贡献率较大。3)0-200cm 土层蓄水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100cm 土层,并且OFM、OFB较FP分别提高10.1%、9.7%(P<0.05)。水分利用效率OFM、OFB较FP分别提高25.9%、33.9%(P<0.05);生育期降水生产效率OFM、OFB较FP显著提高17.4%、22.1%(P<0.05)。氮肥表观回收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OFB较FP分别提高239.0%、228.0%、239.0%(P<0.05),OFM较FP分别提高185.0%、215.0%、185.0%(P<0.05)。氮肥偏生产力 OFN、OF 较 FP 分别提高 184.0%、182.0%(P<0.05)。4)FP主要增加了收获期100~200cm 土层硝态氮淋溶风险,OFN、OFM、OFB较FP降低100~200cm 土层硝态氮残留量77.3%~78.9%(P<0.05)。0-200cm 土壤有效磷贮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40cm 土层。OFB较FP提高0-200cm 土层有效磷总贮量200%(P<0.05)。0-200cm 土层速效钾贮量OFB、OFM、OFN均显著增加,FP和OF均减少,且FP减少最明显。5)OFB处理的重组有机碳、重组有机氮较FP分别提高23.4%、34.2%(P<0.05)。FP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较OFN、OFB提高12.6%、14.0%(P<0.05)。FP处理的可溶性有机氮较 OF、OFN、OFM、OFB 提高 29.8%~61.4%(P<0.05)。6)各减氮优化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OFM和OFB显著提高了拔节至扬花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量磷的活性;OFB显著提高了拔节至扬花期0-20cm 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OFN显著提高了小麦返青至成熟期0-20cm 土壤蔗糖酶活性。综上所述,在测控定量施肥基础上,结合缓释尿素、有机肥、生物菌肥有助于冬小麦增产与培肥地力,因此适宜在旱地麦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