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主要内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和制约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变方向,合理的耕地数量变化有利于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变化和利用则导致生态恶化。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构建耕地生态位理论和生态位数学模型,并测度分析了焦作市耕地数量变化时空动态特征、环境效应以及驱动力,旨在通过对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耕地数量变化——耕地数量变化环境效应之间的作用与反馈机制的认识,进行耕地数量调控,为焦作市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及生态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①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到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中,一方面可使耕地这一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从生态学理论中得到解释和量度,另一方面可将耕地数量变化与其驱动力研究纳入到一个体系当中(即耕地数量生态位变化规律、动态特征是其效益生态位变化和空间分异性的直接反映和外在表现),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②构建的耕地生态位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测度焦作市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测度结果表明,1997~2003年期间,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整体呈逐年压缩状态,其数量生态位的压缩与林地和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相关性较大;并且焦作市耕地数量空间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在各县(市、区)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的不同及数量生态位重心的迁移。 ③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并影响和制约着耕地生态背景质量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 ④耕地效益生态位驱动力作用机制能够较好地解释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即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和压缩与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的大小及作用机制直接相关。 ⑤可根据效益生态位驱动力作用机制与耕地数量生态位时空变化关系,对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进行调控,以提高焦作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
其他文献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思想,它能够把过去和现在的那些行之有效的技术、系统、流程、实施方法论和企业智力资产进行继承与集成,在正确的企业战略思想和商业原
学位
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在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罗盘产状测量、岩体尺寸量取、块体分类、GPS定位等方法主要通过调查人员现场实地的走访和观察完成,其
连铸结晶器与铸坯之间的保护渣渣膜直接影响着铸坯的润滑和传热,而渣膜矿相结构特征能够反映铸坯表面质量,并对连铸成材率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现场低合金钢板坯生产时,保护
  本文依托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泥石流发育特征的第一手资料。在深入认识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发育和分布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目前GIS技术的一个热点,它充分利用万维网技术在信息发布方面带来的便利条件,信息发布成本低、使用简便,借助万维网平台可以直接为数量巨大的非
静力触探试验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从现场试验中获得的静力触探资料往往被直接用以估算各种地基土参数,从未考虑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影响。80年代初期,在电测静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