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信托投资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基于“共谋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的实证检验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世界范围看,拥有700多年历史的信托业,由于其特殊的功能而被称作金融市场上与银行、证券、保险“并驾齐驱”的四架马车之一。就我国范围看,信托业历经近90年的发展——尤其是在2001年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面临着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的激烈竞争。因此,为更好的促进我国信托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使之真正成为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对它的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分析是大有裨益的。   继Mason和Bain提出“共谋假说”,也即SCP分析范式: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后,Stigler、Demsetz和Baumol,Sherperd,Schmalensee分别提出了“有效结构假说”、“修正的有效结构假说”、“混合的共谋/有效结构假说”。它们为个别产业的具体分析和实证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尤其是针对市场结构因素,如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出壁垒、规模经济等,来研究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信托投资行业为研究对象,以当前信托业务的发展及发展前景为分析背景,以产业组织学中的“共谋假说”及其理论延伸为理论依据,从信托投资公司入手,实证检验我国信托业市场的结构符合“共谋假说”还是“有效结构假说”,抑或是两种假说兼而有之;通过深入分析行业结构、以及行业结构和绩效之间的联系,实证检验影响信托投资业绩效的因素。进而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对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生产效率作出评价。最后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国外信托业的发展状况给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2004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现象持续存在,并且向内陆省份蔓延,“民工荒”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争论,“正确判断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水平比较与旅游路线选择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们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域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