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12Si-8.5B-La2O3合金的双尺度微观组织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提高航空航天用发动机和工业燃气轮机的使用效率,设计和开发能够承受更高工作温度的新型结构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Mo-Si-B合金以其高的熔点,优异的高温抗蠕变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成为候选材料之一。然而,该合金低的室温断裂韧性限制了它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α-Mo相作为Mo-Si-B合金中的唯一的韧性相,其体积分数、尺寸及分布状态显著影响着Mo-Si-B合金的断裂韧性和强度,因此,对其进行微观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控将能够有效优化Mo-Si-B合金的力学性能。本文设计了具有微米/亚微米双尺度α-Mo结构的Mo-12Si-8.5B-0.57wt%Lα2O3合金,并通过调控微米尺度α-Mo晶粒的体积分数和尺寸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α-Mo晶粒双尺度分布状态的合金。通过对所制备合金微观组织的定量表征,以及室温/高温力学、抗氧化性能的测试,系统研究了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究了获得良好强韧性匹配的最优微观组织特征参数,揭示了合金室温/高温强韧化的微观机理。所制备的双尺度Mo-Si-B合金由α-Mo、Mo3Si和Mo5SiB2三相组成。其中,α-Mo呈微米/亚微米双尺度结构分布,Mo3Si和Mo5SiB2为亚微米尺度,纳米La2O3颗粒均匀分布在三相的晶内与晶界。当合金中微米尺度α-Mo与亚微米尺度α-Mo的体积比在0.24-0.57范围内,合金的微观组织表现为连续的双尺度α-Mo基体上弥散分布有Mo3Si和Mo5SiB2,且随着微米尺度α-Mo体积分数的增加,合金的断裂韧性逐渐增加。当合金中微米尺度α-Mo与亚微米尺度α-Mo的体积比为0.57时,随着微米尺度α-Mo晶粒的尺寸增加,合金的断裂韧性逐渐增加。当合金中微米尺度α-Mo与亚微米尺度α-Mo的体积比增加到0.71时,微米尺度α-Mo晶粒发生团聚,使得双尺度α-Mo相不再呈连续分布状态,此时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均下降。双尺度合金室温强韧化机制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晶界强化为最主要的强化机制,裂纹捕获为最主要的韧化机制。当合金中双尺度α-Mo相呈连续且均匀分布,其中微米尺度α-Mo晶粒的尺寸增加或者体积分数增加,均能促进裂纹捕获效应而增韧合金,并且分布于微米尺度α-Mo晶内的La2O3颗粒诱发的微裂纹形成同界面脱粘以及裂纹偏转均起到额外增韧的效果,但是,合金中微米尺度α-Mo晶粒的尺寸增加或体积分数增加会降低晶界强化的贡献,导致双尺度合金的室温屈服强度下降。对具有微米/亚微米双尺度α-Mo结构的合金分别在1700℃和1800℃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合金中α-Mo基体转变为微米尺度的双峰分布结构,且Mo3Si/Mo5SiB2分布在连续的α-Mo基体上。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合金中三相晶粒尺寸均增加,α-Mo相的体积分数增加,三相分布更加均匀,合金的断裂韧性显著增加,屈服强度略有降低。特别是,1800℃热处理后具有微米尺度双峰α-Mo结构的合金的断裂韧性达到15.4MPa·m1/2,相比较具有亚微米单尺度α-Mo结构的合金提高了 164%。在1200℃-1400℃压缩试验中,具有微米尺度双峰α-Mo结构的合金和具有微米/亚微米双尺度α-Mo结构的合金的抗压强度均高于具有亚微米单尺度α-Mo结构的合金。高温下,含有微米尺度组织的合金由于晶界数量少,导致晶界滑动参与的变形少,所以合金强度高;并且微米尺度组织中各相晶粒,尤其是α-Mo晶粒,因晶粒自身较大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加工硬化效果明显,也有助于合金强度的提高。此外,合金中La2O3颗粒也能够通过阻碍位错滑移和钉扎晶界起到强化合金的作用。相比于具有亚微米单尺度α-Mo结构的合金,具有微米/亚微米双尺度α-Mo结构的合金在1200℃-1300℃下的抗氧化性能略有降低。然而,通过包埋渗Si处理在双尺度合金表面制备的MoSi2基硅化物涂层,能够在保持合金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起到改善合金表面抗氧化性能的作用。
其他文献
粗粒土作为持力层或填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粗粒土的许多性质与砂相似,却又有很大区别。首先,粗粒土的粒径和级配区间远大于砂土,因此对试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颗粒破碎是粗粒土区别于其它岩土材料的重要特征,为了更好地揭示粗粒土的工程性质,有必要利用大型真三轴试验仪,研究粗粒土颗粒破碎及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在西安理工大学已经开发的小型真三轴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研发了试样尺寸为300 mm?
受人口增长、城镇化推进与气候变化等因素驱动,全球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水危机。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时程分配严重不均,降水和河川径流60%以上集中在汛期,且大部分被弃入海。因此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同时,依托科技创新,实施洪水资源利用,把汛期部分洪水转化为可被利用的水资源,增加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用水,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矛盾,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的有效途径和战略选择。洪水资源利用的本质
丰富的水源和充沛的水量是确保农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在一定区域内跨流域引水,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农业用水安全,可以解决不同区域间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超长隧洞作为引水工程中的典型建筑物,由于自身长度、埋深、地质条件等复杂性的影响,涌水、岩爆等地质问题频发。因此,针对输水隧洞建设过程中的突涌水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保障农业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引汉济渭工程中秦岭超长输水隧洞为例,针对西北秦岭地区复
目前,水库运行管理已从传统的单目标向多目标模式转变,尤其在跨流域调水工程中,水源区水量转移涉及调水风险、水源区河道生态风险和水库运行风险等问题。因此,研究考虑水源区生态需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多目标风险调度,对于丰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度理论与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陕西省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工程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水源区黄金峡和三河口水库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过程,分别建立了考虑生态-经济的多
城市水系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基础,承担了防洪排涝、供水水源、水体自净、生境营造、文化承载、旅游景观、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主导了城市的规划布局,推动和促进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水面率下降、水景观特色丧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与水系的关系愈加紧张。因此,如何协调城水关系,使得两者之间能够和谐共进,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西安城市水系为研究对象
岩体裂隙的渗流与剪切耦合特性是水利工程、采矿和石油工程、核废料储存工程等地质工程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岩体水力学、水文工程地质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单裂隙是岩体裂隙网络的基本单元,决定了地下水在岩层中的基本渗透特性,并且辐向渗流是地下水渗流的主要形态之一,因此研究单裂隙辐向渗流与剪切耦合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岩石单裂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规则齿结构面剪
螺栓结合部作为机床结合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性直接影响机床整机的刚度及加工精度。目前的机床设计阶段对整机进行的性能预测分析过程中,螺栓结合部模型经常被简化或忽略,没有考虑螺栓结合部特性对整机性能影响,是导致整机特性无法准确预测的原因之一。研究螺栓结合部特性,建立准确且通用的数学模型,为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装备制造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单位面积结合面基础特性参数为基础,对螺栓结合部静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与时俱进。本文所探讨的"作业分层设计",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实质性体现,是在"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性做法。这不仅契合"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新课程教育理念,还是引领学生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从启蒙教育阶段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
由于YBa2Cu3O7-x(YBCO)超导体独特的电学性能且和大多数钙钛矿结构铁电、介电材料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和相近的晶格常数,把YBCO与这些材料制备成超导异质结构往往会产生一些新奇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理解,也可能发展出新型的超导电子器件。YBCO薄膜及其异质结构想要实现功能化应用往往需要把其加工成特定的微细结构,由于YBCO自身的特点现有的微细加工方法容易使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居全球第一,有必要加大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力度。但是,页岩地层在钻井过程中频繁发生井壁失稳、井下故障和复杂,严重影响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引发页岩地层井壁失稳因素包括复杂的井壁围岩地质环境和应力状态以及页岩层理/裂缝十分发育,还包括钻井施工过程对井壁围岩产生如开挖应力卸荷、地层热交换、页岩水化和钻井施工动力等多方面扰动。本文以涪陵气田焦石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