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甸园及其田园理想是美国和美国南方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蕴含的文化指涉意义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福克纳在作品中多次将伊甸园神话的宗教文化内涵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以表达对失落的南方的追忆以及对人性复活的信心。本论文集中阐释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去吧,摩西》和《八月之光》三部小说与伊甸园神话的内在肌理联系,探讨美国文学“被剥夺的伊甸园”的宏大叙事主题。论文的绪论部分从互文理论视阈出发,详细阐述了福克纳的伊甸园神话研究现状,并对互文理论主要核心观点进行概述,指出采用此视角对福克纳伊甸园神话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论文的主体部分选取伊甸园神话堕落、荒野、永恒三个重要文化维度,阐释其宗教文化内涵,并探讨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去吧,摩西》、《八月之光》三部作品中,如何艺术化地展现上述三种伊甸园文化的指涉意义。第一章集中论述福克纳将伊甸园堕落的文化内涵艺术化地融入到《喧哗与骚动》的艺术构思之中,主要从人的堕落和家庭结构的破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人的堕落表现为堕落的亚当夏娃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堕落与拯救意象体系的建构;家庭结构的破碎表现为家庭关系的失衡和乱伦主题的呈现。第二章基于荒野的双重悖论式伊甸园内涵,集中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阐释福克纳在《去吧,摩西》中所揭示出的美国南方衰落的内在原因以及福克纳对人类复归伊甸园所寄予的信心,具体在小说中以圣洁的自然荒野和荒野精神的承载者两个维度呈现出来。第三章探讨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对伊甸园永恒观念的艺术化展示。具体在文本中呈现为空间化的叙事时间;困于过去的主体建构;人物塑造的对照性以及叙事结构的对话性等四个方面。论文结论部分集中阐释福克纳三部作品对伊甸园神话互文书写的深层文化动因,指出福克纳借用伊甸园神话在作品中表达出对人性堕落与罪恶本质的思考,传达了强烈的救赎和对人性复活的信心以及对永恒观念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作家对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注,进而深化美国文学“被剥夺的伊甸园”的宏大叙事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