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乳腺癌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临床上青年乳腺癌已不少见,一般认为其生物学行为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现研究青年乳腺癌的生物学预后标志物已经成为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P53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青年乳腺癌病例(年龄35岁以下)65例,年龄23~35岁,中位年龄32岁;肿块平均大小约2.33cm;同期60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81例,年龄60~88岁,中位年龄71岁,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资料的纳入标准及临床资料的统计内容建立数据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53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比较分析进行。结果免疫组化显示青年组P53的阳性病例为46例,阳性表达率为70.80%;老年组P53的阳性病例为43例,阳性率为53.10%;青年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组( P < 0. 05);青年组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中主要比例分布于Ⅱ级、Ⅲ级,老年乳腺癌中主要比例分布于Ⅰ级、Ⅱ级,青年组与老年组病理组织分级的分布比例明显不同(χ2=12.306, P=0.002);青年组Ⅰ~Ⅳ期乳腺癌与老年组乳腺癌比例两者无显著差别(χ2 = 4.471, P =0. 107) ,Ⅰ期的比重在青年组中相对老年组比重较低,Ⅲ期、Ⅳ期占比重要高于老年组的比重;青年组中≥4个淋巴结转移占多数,而老年组中转移淋巴结数目1~3个组占多数,腋窝淋巴结总转移比例,青年组与老年组无显著差异(χ2 = 5.694, P > 0. 05);在青、老年乳腺癌中P53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r > 0, P < 0. 05)。结论P53的表达情况与青、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级、TNM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青年乳腺癌比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侵袭性强、恶性程度更高,检测P53的表达情况进而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