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相当困难,小肝癌以手术切除最为有效,但是临床上由于肿瘤部位特殊或肝功能差而无法手术,术后仍然有较高的复发率,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是一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的治疗小肝癌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同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具有同样的生存率。本研究以离体猪肝和vX2肝移植瘤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温度的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旨在观察不同温度下无水乙醇的消融效果并对可行性作进一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1.新鲜离体猪肝4个,每个猪肝8个位点,每个猪肝内分别注入相同浓度的25℃、50℃、60℃、70℃的无水乙醇各1ml。观察注射相同剂量不同温度的无水乙醇所致离体肝组织凝固坏死面积的关系。
2.实验动物VX2肿瘤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25℃组、50℃组、60℃组、70℃组,每组内注入相同温度的无水乙醇1ml,一周后取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温度的无水乙醇对肿瘤组织所致凝固坏死的关系。
结果:
1.在离体猪肝不同位点注入剂量相同但不同温度的无水乙醇后,肝坏死面积随温度增加而加大,50℃组与常温组无统计学意义(0.56±0.03 cm<'2>,0.57±0.04cm<'2>,P=0.69),60℃组、70℃组与常温组有统计学意义(0.91±0.17 cm<'2>,1.02±0.03cm<'2>,0.56±0.03 cm<'2>,P<0.001),60℃组和70℃组有统计学意义(0.91±0.17cm<'2>,1.02±0.03 cm<'2>,P<0.001) 2.在本实验中,32只兔子全部移植肿瘤成功。
3.兔肝VX2肿瘤内注入相同剂量的无水乙醇后肿瘤坏死面积随温度增加而加大,50℃组与常温组无统计学意义(0.57±0.02 cm<,2>,0.59±0.03 cm<'2>,P=0.187),60组、70℃组与常温组有统计学意义(0.89±0.0.03 cm<'2>,1.07±0.03 cm<'2>,57±0.02cm<'2>,P<0.01),60℃组和70℃组有统计学意义(0.89±0.0.03 cm<'2>,1.07±0.03cm<'2>,P=0.02)结论:
加热的无水乙醇对兔移植性VX2肿瘤的消融效果较常温好,不失是一种不增加无水乙醇的量而能达到增强消融效果的肝癌局部消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