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德国即将战败,重建欧洲秩序的问题提上日程,英国外交部开始考虑战后西欧联合的建议,目的是防止德国再度发动侵略。后来由于英苏之间开始发生分裂,这个建议的目标变为在遏制德国的同时防御苏联,再后来因为英国日益恐惧苏联的威胁,一些人甚至主张西欧集团的主要目标是防御苏联。由于丘吉尔的坚决反对及英法关系的不和等原因,在1945年7月丘吉尔政府下台之前,西欧集团只是一个讨论中的名词,没有付诸实践。 工党政府上台后,新任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雄心勃勃,把西欧联合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他所讲的西欧联合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仅限于防御方面,还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在战后英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英美出现摩檫的情况下,贝文特别强调经济联合,希望以此帮助英国复兴经济。为了推进西欧联合,贝文积极改善英法关系,但在1946年底之前收效不大。1947年初,英法关系由于法国的主动而出现转机,双方的协商进行得十分顺利,于3月4日,签定《敦刻尔克条约》。英国设想以敦刻尔克条约为模板,在与法国合作的基础上同多数西欧国家签订类似的双边条约,英国则居于这些条约的核心,从而充当西欧的盟主。 敦刻尔克条约签定以后,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1947年初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使本来就十分虚弱的英国经济雪上加霜;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台以后,冷战气氛日益增长,12月伦敦四国外长会议的破裂使东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1948年2月的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则直接导致了针对苏联的布鲁塞尔五国条约的签定。在此期间,英国外交政策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贝文被迫放弃了对“第三种力量”的寻求,把战略联合的重心由欧洲转向大西洋彼岸。布鲁塞尔条约的签定体现了英国外交战略的转变,1948年3月22日开始的五角大楼会谈则是这种战略转变的标志。 此后,英国外交活动就以促成某种形式的大西洋条约的签定为中心,积极推进新的大西洋联盟战略。在长达近一年的协商中,英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最先提出建立大西洋联盟的建议,在谈判的过程中,愿望十分强烈,态度积极主动,几次采取妥协的办法推动会议进程。虽然美国主导了谈判进程,最终将北大西洋联盟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但从英国方面来看,它成功地实现了把美国拉入欧洲防御的大西洋联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