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古汉语连动式语义分析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以《诗经》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动式(SVC)通常是两个及以上的动词连用结构,其中不含连接词。汉语中存在大量连动式结构,但是现代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其句法和结构意义,很少关注语义。相比之下,古汉语的研究较少。本文借助认知语法,试图针对语法结构分析连动式语义内容。兰盖克(Langacker)创立的认知语法认为,语法在本质上具有象征意义。基于这一点,本文将古汉语连动式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探究其深层语义特征。同时,古汉语连动式的语义特征也可作为翻译标准之一延伸至连动式翻译的评价体系。  在认知语法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连动式的语义特点,语料来自《诗经》。本文参考了Aikenvald(2006)的分类,将古汉语连动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和不对称结构。不对称连动式中只有一段过程被凸显,处次要地位的过程语义上弱化为某种强调意义。对称型连动式根据动词的时间顺序分为两小类,并借用印辉(2012)探讨了其各自的事件融合程度。若动词顺序完全依据时间顺序排列,连动式呈现出三种语义状态:顺承,目的以及因果,其事件融合度相对松散。若时间顺序不作为动词顺序的原则,连动式语义呈现方式关系,其事件融合度相对较紧。  连动式的语义关系继而延伸应用至连动式翻译评价体系,探讨译文是否再现原文,或多大程度上再现原文。本文选取理雅各(2011)和许渊冲(2009)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译文分析依据认知语法中识解的四个方面:详略度,前景,突显,视角。分析结论如下。首先,不同类型的连动式翻译时的关注点不同。翻译不对称结构时,译者应关注处次要地位的动词义;翻译对称结构时,译者应关注被突显的过程及其内部语义关系。其次,就译文而言,理雅各的译文总体来说结构较为单一,但基本能够正确传达原文语义;许渊冲的译文灵活多样,但有时语义上与原文偏差较大。最后,识解的四个方面在连动式翻译中作用不一。前景化是影响最大的方面,也是连动式翻译中最先考虑的方面。其次是突显和角度,其重要性依次递减。详略度在翻译上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
其他文献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它属于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主要描写杰弗生镇上的旧贵族康普生一家的败落,以此表现日渐式微的旧
本文在词汇语用学的观照下,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和语用推理两个维度入手,认为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是受制于特定的认知语境,表现对词语的语境化现象进行语用推理。词语的理解过程不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30)的作家。《自由空气》(1919)作为其早期作品,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克莱尔·博尔特伍德驾车伴随其父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