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是指通过授予高管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等具有核心价值的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实现激励目的。一方面让员工获得了股票溢价带来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让员工获得了股权所附属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投票权。因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由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有效缓解了委托代理双方在目标追求和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冲突。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公司治理手段,股权激励在我国的推行和发展已有20余年的历史,生物医药行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行业,其高技术性、高成长性、高市场应用性的特点对于股权激励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加入股权激励的行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选取2006-2016年生物医药行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从股权激励年份分布、激励水平分布、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占比、股票来源、授予方式、相关期限方面,对生物医药行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大体状况作了定性的分析和总结。实证研究中,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加权得到用以衡量企业业绩的综合业绩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从时间维度研究分析了股权激励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股权激励水平与综合业绩进行了定性的相关分析;随后又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了股权激励水平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不管对高管的激励还是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都对业绩的增长起到了正相关的推动作用,并且高管对业绩的推动作用要比核心技术人员的推动作用显著。通过对激励1年后、2年后业绩的回归分析发现,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短期业绩的增长,而对核心技术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长远绩效的改善。研究还发现股权激励对业绩的改善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水平的股权激励并不一定会带来高水平的业绩增长,股权激励水平应该控制在适度的范围。总体而言,股权激励对改善管理层经营模式,变追求短期业绩为注重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