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修复患者的口腔临床检查、问卷调查和曲面断层片的影像测量分析,探究患者修复治疗前后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 L)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余留牙牙周健康状况、不同功能牙列类型和临床修复治疗与OHRQo L改变的相关性,为修复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4年7月修复科临床患者130例,分别在修复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对其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问卷调查,通过曲面断层片测量患者的牙槽骨吸收率(bone loss,BL),同时结合Nijmegen功能等级分类系统对患者牙列进行功能分类,对牙列类型、人口统计学参数、牙槽骨吸收状况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等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Nijmegen功能等级分类系统的各等级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患者的年龄与最低牙槽骨吸收率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等级分类的第二级颌骨水平对最低牙槽骨吸收率有显著影响(P=0.003<0.05且B=5.766>0),说明上下颌分别有至少十颗余留牙与最低牙槽骨吸收率呈正相关关系。而性别、调查表完成过程中被调查者是否需要帮助对最低牙槽骨吸收率无显著影响。修复治疗前OHIP得分与患者年龄(P=0.002,B=0.236)、前牙完整(P=0.011,B=-4.639)、前磨牙至少3个咬合对数(P=0.006,B=-6.277)有统计学相关性。最低牙槽骨吸收率与修复治疗前OHIP得分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修复前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P<0.001 B=0.288)和患者对现有口腔疾病解决与否的自我评估(P<0.001 B=4.061)对治疗后OHIP总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关系。患者满意度、期望效果、帮助、年龄、性别、最低牙槽骨吸收率对治疗后量表得分带来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中,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与修复治疗前的OHRQo L有显著相关性,剩余牙槽骨越多,患者OHRQo L越好。功能等级分类系统中,第二级颌骨水平与牙槽骨吸收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保证“上下颌分别有至少十颗余留牙”可以减少牙槽骨的吸收。而完整的前牙列和足够的前磨牙咬合对数可以使患者拥有较高的OHRQo L。年龄对患者牙槽骨吸收率和治疗前的OHRQo L均有明显影响,年龄越大,患者牙槽骨状况和OHRQo L越差。Nijmegen口腔功能等级分类系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牙列类型以及修复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