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救必应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干燥树皮或根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祛风解毒等功效,异名为白木香,始载于《岭南采药录》,称“白木香,味苦,清热毒”,为我国南方地区民间惯用草药。救必应树皮主要含黄酮甙、酚类、鞣质、三萜甙。救必应醇提物具有降低冠脉流量,减慢心率,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提高耐缺氧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心血管疾病。而救必应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弗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患。研究目的:以往救必应的实验研究大多集中于心血管药理领域,而对于救必应抑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采取系统溶剂提取分离法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法,得到不同极性的救必应提取部位,并进行抑菌、抗炎、镇痛的药理学实验,进而筛选出其中的有效提取部位。研究方法:系统分离:系统溶剂提取分离: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正丁醇、无水乙醇、蒸馏水提取救必应,得到极性由小到大的提取部位。抑菌实验:采用试管稀释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株为实验菌株,对各不同极性提取部位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筛选。抗炎实验:对于在抑菌实验中筛选出的抑菌效果显著的提取部位,进行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的抗炎实验。镇痛实验:对于在抑菌实验中筛选出的抑菌效果显著的提取部位,进行小鼠热板实验。柱层析分离:对于在抑菌、抗炎、镇痛实验中的有效提取部位,以硅胶柱层析,用不同极性的洗脱溶液洗脱分离。无水乙醇组:依次以甲醇:氯仿(1:4)、甲醇:氯仿(1:1)、甲醇:氯仿(4:1)为洗脱液进行洗脱,得到3个组分,分别为Ⅲ-1,Ⅲ-2,Ⅲ-3;蒸馏水组:提取液醇沉过夜,过滤得沉淀为组分Ⅳ-5,滤液部分上硅胶柱,先后以90%、70%、50%、30%乙醇进行洗脱,得到4个组分,分别为Ⅳ-1,Ⅳ-2,Ⅳ-3,Ⅳ-4。洗脱所得各组分进一步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1、救必应石油醚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无显著抑制作用;救必应正丁醇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生长均有轻度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4 g/ml、0.2 g/ml、0.4g/ml;救必应乙醇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025g/ml、0.05g/ml,而对于白色念珠菌则无显著抑制作用;救必应蒸馏水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0031g/ml、0.0125g/ml,而对于白色念珠菌则有轻度抑制作用,MIC为0.4 g/ml。2、救必应乙醇提取部位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救必应蒸馏水提取部位则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3、救必应乙醇提取部位对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高中低剂量组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4、热板镇痛实验结果表明,救必应乙醇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5、救必应乙醇提取部位的分离组分Ⅲ-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05g/ml、0.1g/ml;组分Ⅲ-3抑制作用较弱,MIC分别为0.2g/ml、0.4g/ml;而组分Ⅲ-1则无抑菌作用。救必应蒸馏水提取部位的分离组分Ⅳ-1、Ⅳ-2、Ⅳ-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组分Ⅳ-1的MIC分别为0.0063g/ml、0.05g/ml,组分Ⅳ-2的MIC分别为0.025g/ml、0.2g/ml,组分Ⅳ-5的MIC分别为0.0125g/ml、0.05g/ml;而组分Ⅳ-3、Ⅳ-4则无明显抑菌作用。研究结论:救必应乙醇提取部位具有较强的抑菌、抗炎、镇痛作用,蒸馏水提取部位有较强抑菌作用,但无抗炎和镇痛作用。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分离后,乙醇提取部位的抑菌成分主要存在于甲醇:氯仿(1:1)洗脱部分,蒸馏水提取部位抑菌成分主要存在于90%乙醇和70%乙醇洗脱部分。因此,救必应抗炎、镇痛有效部位是其乙醇提取组分,而抑菌有效部位由多个组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