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地铁因为其快捷高效、低碳环保等独有的特点,已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大量地铁的建成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的功能性趋于多元化,不仅仅承担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职能,还担负着交往、商业、办公等公共属性的职能。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精神需求的改变,促使空间职能发生较大改变,对地铁站空间环境的设计也提出新的标准和发展目标。然而由于我国地铁的发展较诸多发达国家相对滞后,对地铁空间环境的设计和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地铁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本文以上述理念为前提,引入人性化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地铁站地下空间的设计手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对研究结果加以论证。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本部分的任务是提出问题。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与框架,列举了现阶段国内外地铁站地下空间发展概况,并提出我国在地铁站地下空间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第2章):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范畴的界定以及提出理论依据。基于上文对地铁站地下空间的发展研究,引入人性化概念,以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并对地铁站地下空间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和界定。第三部分(第3章):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在深入了解地铁站地下空间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人们在地铁站地下空间环境中的认知过程。并以心理行为学为基础,对空间的主要参与者在空间中的行为特征、心理感受和感官反应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解析。第四部分(第4、5章):此部分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依据上文的理论分析,归纳出空间设计的主要要素,并从空间营造的各个要素入手,对不同的功能空间提出相应的空间营造策略,最后以郑州地铁一号线为例,对论文研究的成果加以论证。第五部分(第6章):此部分是结语。总结全文,对地铁站地下空间进行一个综合的论述,并描述笔者对未来地铁站地下空间设计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