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然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中国出口增长面临外部冲击的脆弱性,如何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成为许多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焦点。目前,有很多研究提出出口产品多样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对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该结论是否适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在此基础上,引入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衡量经济体出口结构的技术水平,以中国31个省为面板,实证检验出口产品多样化、技术复杂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熵指数法和Hausmann方法度量了中国31个省2002-2011年的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和技术复杂度及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山东、浙江、安徽省的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相对较高,青海、宁夏省的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相对较低。这与各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应的。整体上,各省的出口产品多样化均值呈波动变化的趋势,东部地区的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略有下降的趋势。西部地区的出口产品多样化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08年后表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另外,关于各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北京、天津、上海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均值在样本期间最高,贵州、青海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均值相对较低。各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都呈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且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呈现阶梯式,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接着,本文利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文章的计量模型,检验出口产品多样化、技术复杂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得到以下结论:出口产品多样化、技术复杂度的提高均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基于熵指标分解后的不同关联程度的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相关多样化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无关多样化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最后,文章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对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