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的话语权力一直是外语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的英语教学一开始受西方教学模式影响而繁荣了几十年的典型“师-生-师-生-…”模式,加上传统的中国哲学倡导师尊生卑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英语课堂一度沦为教师的天下。这种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自己不能做到自主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受到影响;另外,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得英语学习出现了听得懂说不出的“哑巴英语”的情况。这种情况使得英语教学在中国很长时间内难有突破。1981年,Holec出版专著《自主性与自主学习》,此后对自主学习的研究热潮便一浪高过一浪。十几年后,自主学习理念开始传入中国。自主学习以人本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目的,实现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英语,话语权才能回归学生身上。然而,这种思想一经引入,便与中国传统的课堂模式相悖,教师主导与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思想相冲突。因此,直到引入20余年,自主学习这种模式还不能很好地推广。
本文首先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来对东南大学,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新乡学院三个学校的部分学生和英语课堂进行调查。所得的数据表明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数量上有所减少,学生话语数量上有所增加,但是,课堂话语权仍由教师控制,学生并不能主动地选择、截取或转变话题。此外,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识还很模糊,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更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作者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来分析。国外方面用了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中的规训论,认为学生是由于受到长期的规训而变得驯服;还有French和Raven的社会权利基础理论,从五种基本权力来分别解释教师为何可以控制话语权力。国内方面从社会历史文化,教师和学生的信仰及所扮演的角色,教科书的编排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英语学习在中国的现状这几方面来解释导致教师控制话语权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作者提出一些解决措施。第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第二,改变学生和教师各自的角色;第三,选择合适的教材;第四,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布局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是一个实证研究,对当前中国大学英语课堂话语权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第四章分析出现教师控制话语权的原因。第五章尝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措施来解决教师控制话语权的问题。第六章则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指出主要发现,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研究提出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