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教育思想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近三十多年来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演进表明,英语教育在突出工具性的基础上,逐渐重视人文性教育,并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现已成为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主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标(2011)》)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这是一个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理念,它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将正确的语言观与教学理念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英语教育定位的梳理,讨论其转变,并对比欧盟、香港和新加坡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参加“国家级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和“浙江省级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的110位初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部分教师的访谈,了解他们对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理解和态度,并结合实习期间的课堂观察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落实人文性教育。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70年代末以来的英语教学大纲到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英语教育中“人文性”从无明确表述到被确切写入英语课程标准,呈稳定渐进式发展;其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并认可英语教育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提升其思维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研究发现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人文性在现有教学中的落实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