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范式影响下的当代中国科学家形象嬗变——以建国以来《人民日报》科学家长篇报道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ui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群体历来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人群,在众多研究方向及庞大的样本数量中,本文从传播范式角度切入,探讨较长时间段内传播范式的变化与科学家形象构建的关联性,这一思路将以建国以来至现在66年《人民日报》科学家长篇报道为研究文本,对报道所涉及的人物传记、人物特写、人物群像、报告文学、回忆录、悼词、学人介绍、人物访谈共计8种传播范式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出各传播范式进行科学家形象建构的路径差异,证明传播范式是影响媒介群体形象建构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含四个章节。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一章是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该部分对本文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从“题材选择”、“叙述风格”、“报道主题”、“报道手法”、“价值取向”五个维度确定研究框架与思路;第二章是厘清《人民日报》科学家报道传播范式流变轨迹,该部分对所获取的739篇样本做总体统计及分段统计,旨在以时间为线索纵向梳理66年《人民日报》科学家报道传播范式的流变过程;第三章是《人民日报》科学家报道传播范式内容分析,该部分打破时间限定,明确每种传播范式在建构科学家形象过程中的路径及方式,以内容为线索横向论述传播范式在群体构建中发挥的作用;第四章是传播范式引起的《人民日报》科学家形象嬗变规律分析,进一步阐释由于传播范式引起的科学家形象塑造的风格及功能变化,从而证明文章假设,即传播范式是影响媒介群体形象构建的一个因素。结论部分对本次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启发性建议进行挖掘和展望,明确了文本研究对于社会群体构建、群体生态现状及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采用纵向时间线索和横向内容线索的“双线索”结构,对传播范式这一切入点进行立体式解构,通过高频词统计方法为支撑,对《人民日报》科学家长篇报道这一时间跨度长、内容广、影响大的研究文本进行部分量化研究,对传播范式影响形象建构的路径及规律进行完整表述,对有关《人民日报》科学家形象的其他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媒介达成互联的信息社会里,无孔不入的信息要素既以绝对霸道的姿态侵入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又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人类的社会化过程。由媒介构筑的文化景观成为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已经跃居主流媒体的行列。受众越来越细分,网络媒体种类和数量激增,两者相互作用,加速了当前传播语境的碎片化现状。网络广告联盟应运而生,其成
本文旨在从黄金分割视角探讨都市报刊版面设计的新途径、新思路和新方案。如今,版面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编辑学范畴的操作,它已跃升为报纸整个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战术组成。对
纵观中国的网络发展史,中国报业在传统媒体中率先触网,但十年后的今天报网融合大多仍停留在电子版阶段。如今的传媒环境现状是,网民数量迅猛增长,网络广告铺天盖地。报业不断地在
在信息和观点日渐重要的网络时代,人们不仅要看新闻,更想要了解到新闻背后的深层信息,知道周围人对事件的看法以及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传统的网络新闻专题单纯的汇集信息的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