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一直存在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的问题,同时学生的课后学习缺乏有效地监督和指导,影响到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本研究为学生在课后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线上学习。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基础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利用混合学习优势,加强课后学习的辅导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的积累与运用,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节约教师和学生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分为七个部分,在绪论部分阐述了进行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问题,研究的思路以及方法。明确了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重要问题,为整个研究奠定了基调。研究综述部分针对本实践研究中混合学习、移动终端、小学语文的定义、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理论的阐述,为本研究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支持。模式构建部分参考了国内外存在的混合学习模式,在模式设计方法的指导下,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提出了本实践研究的混合学习模式,搭建混合学习框架。实践部分具体阐述了语文学科特定阶段混合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在具体实施开展之前进行了前端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特征分析。在确保实践进行之前的前期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平台的搭建,课程的开发,资源的选择与创建。实践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以及写话三方面为主展开相应的混合学习活动,研究中主要论述混合学习的线上学习的开展,包括如何开展相关活动以及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的效果以及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作用。通过实践部分的论述,呈现了整个混合学习实践是如何具体实施的和其相关的作用、意义、内涵。评价部分通过多种研究方法从多种渠道中搜集信息,对混合学习的效果进行分析。包括教师视角的过程性、总结性评价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个案分析以及学生家长视角对混合学习的评价。综合各种分析结果来看,本实践研究对于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较明显的效果。总结部分对整个实践的优点进行陈述,同时也指出本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并在研究展望中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