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型松类植物专类园景观规划研究

来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715203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专类园是开展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搜集、系统分类、园艺栽培、繁殖发育的科研基地,承载了引种、试种、迁地保育等科研功能,同时也具有展现植物多样性以及园林造景的功能,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更具有植物推广应用和植物科普教育的重要功能。植物专类园的造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初具雏形,从最初的花圃、药园,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形式日益成熟,主题日渐丰富。目前,各种类型的植物专类园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大部分已经建成的植物专类园景观缺乏吸引力,没有很好地结合场地特点及地域特色,科普设施千篇一律,科普方式生硬,大多以解说为主,缺乏趣味性、互动性。本文首先对植物专类园及其发展状况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相关概念理论作出概述,然后选取国内外优秀植物园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其在科普教育景观设计方面的可借鉴之处。以此为基础,对科普型松类植物专类园景观规划的原则、目标、内容进行详细论述。最后,理论指导实践,以台山市红岭种子园为例,综合分析了红岭种子园的背景、区位、现状和科普景观资源,提出“红岭松海,科普自然”的主题理念,针对不同功能分区,从博览展示、参与体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入手,将松类植物知识、松文化以及侨乡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研究中,规划建立一处服务于台山市以及周边市县居民、省内各大高校和中小学,以科普教育为主,集科研生产、观光游览、休闲养生功能于一体,具有侨乡地域特色的松类植物专类园。本文结论为在进行科普型松类植物专类园景观规划时,应以普及松类植物知识以及文化内涵、传播生态自然理念、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弘扬地域文化为目标,着重规划博览展示、参与体验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科普方式,使科普设施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各个景点设计应给予游客感受、了解、体验、思考等不同的学习过程,以期营造出以科普为主、游览为辅的松类植物专类园景观环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射频(RF)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彩超引导的测量方法。方法选择直径3—5cm黏膜下、肌壁间及浆膜下子宫肌瘤,穿刺治疗前用彩超设计恰当的穿刺部位和角度,即
回顾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迎战大清河水系"7·21"特大洪水的过程,从发挥河系管理职能出发,总结经验,提出当好河系防汛参谋的对策,为领导准确及时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目的:调查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新入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科学干预策略进而促进防护意识提升。方法:选取2016-07~2019-07期间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新入科护士30例作
为有效解决传统水利移民安置工程中的数据管理体系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以贵阳市花溪红岩水库移民安置工程为对象,针对水利移民工程中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等技术要点,建立完整
喀左县瓦房店水库建于1983年,经多年运行,电站水轮机组、发电机组性能落后。对其水轮机和发电机进行了改造,取得不错的效果。
以再生聚酯切片为原料,利用设计的3个独立叶片组成的自组装喷丝板,纺制三叶形再生聚酯纤维。研究纺丝工艺中侧吹风风速和牵伸倍数对三叶形和三角形再生聚酯纤维性能的影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