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专类园是开展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搜集、系统分类、园艺栽培、繁殖发育的科研基地,承载了引种、试种、迁地保育等科研功能,同时也具有展现植物多样性以及园林造景的功能,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更具有植物推广应用和植物科普教育的重要功能。植物专类园的造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初具雏形,从最初的花圃、药园,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形式日益成熟,主题日渐丰富。目前,各种类型的植物专类园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大部分已经建成的植物专类园景观缺乏吸引力,没有很好地结合场地特点及地域特色,科普设施千篇一律,科普方式生硬,大多以解说为主,缺乏趣味性、互动性。本文首先对植物专类园及其发展状况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相关概念理论作出概述,然后选取国内外优秀植物园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其在科普教育景观设计方面的可借鉴之处。以此为基础,对科普型松类植物专类园景观规划的原则、目标、内容进行详细论述。最后,理论指导实践,以台山市红岭种子园为例,综合分析了红岭种子园的背景、区位、现状和科普景观资源,提出“红岭松海,科普自然”的主题理念,针对不同功能分区,从博览展示、参与体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入手,将松类植物知识、松文化以及侨乡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研究中,规划建立一处服务于台山市以及周边市县居民、省内各大高校和中小学,以科普教育为主,集科研生产、观光游览、休闲养生功能于一体,具有侨乡地域特色的松类植物专类园。本文结论为在进行科普型松类植物专类园景观规划时,应以普及松类植物知识以及文化内涵、传播生态自然理念、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弘扬地域文化为目标,着重规划博览展示、参与体验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科普方式,使科普设施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各个景点设计应给予游客感受、了解、体验、思考等不同的学习过程,以期营造出以科普为主、游览为辅的松类植物专类园景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