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首先对26名受试者五种评定方法评定的优势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随后,选取本文研究中的最适评定方法即单腿前跳法对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进行了划分并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形式的起跳运动中,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运动生物力学表现。研究方法:根据实验要求挑选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健康男性26人作为本次试验的受试者,受试者自愿参加本实验,但对实验目的并不知情。首先按照5种评定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方法指导受试者进行相关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受试者分别完成双侧单脚前跳、单脚向纵跳,双脚前跳、双脚上跳动作,利用Vicon采集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数据,利用Kistler测力台采集动力学数据。实验结果以ASCII的格式、数字矩阵的形式输出,应用Matlab数学编程软件进行实验指标的计算及画图,采用配对t检验对双侧下肢在不同起跳动作中的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5种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评定方法均具有有效性,但仅单侧前跳和单侧纵跳呈显著性正相关,单侧纵跳和向心伸肌呈显著性负相关,向心伸肌和向心屈肌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余评定方法两两之间并不具有相关性;(2)采用单侧前跳作为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评定方法尽心研究,结果发现在单腿纵跳运动中,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在跳跃的高度、重心的最高点、重心的最低点、缓冲距离、髋关节的最大角速度、前后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前后方向上的平均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上冲量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单侧前跳运动中,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在前后、左右、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髋关节最大伸展角度、垂直方向上平均地面反作用力、水平方向上平均地面反作用力、前后方向上冲量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3)采用单侧前跳作为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评定方法,结果发现,在双腿起跳的运动中,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除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的对应时间外其余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1)下肢的5种评定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方法均具有有效性,但各方法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当涉及到评定方法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所研究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2)在单腿起跳中,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大量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双腿起跳中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