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 CCE)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亚型,是由心内膜和瓣膜产生的栓子进入颅内动脉引起的血管腔急性闭塞。CCE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迅速达到高峰,神经功能损害重,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心衰、各种心律失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CCE的出血转化率很高,出血转化又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延长患者的住院和康复时间,且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国内尚没有诊疗指南规范指导心源性脑栓塞的急性期治疗。目的:比较由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的急性期抗栓治疗中的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为期15个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试验。入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研究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在入组当天和第7、14、21天分别评定行美国围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出院后3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BI)及修正的Rankin量表(mRS)指数了解两组患者病后的功能状态。结果:本研究完成治疗94例,随机分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研究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在纳入研究第7、14天,研究组的NIHSS总分的下降的差值皆大于对照组,且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纳入研究的第7、14、21天观察NHISS总分减分率提示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研究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出院3月后,应用修正的Rankin量表评定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则显示出低分子肝素组效果好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对于由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急性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使得其在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及3个月的功能状态优于阿司匹林,且不增加出血转化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