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多将“南国”、“南土”混为一谈,作者对“南国”、“南土”的区域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西周王朝经营南国的相关史事。这种方法的运用或可挖掘以往被人忽视的材料,丰富历史研究的内容;同时亦能较深入得了解或还原历史的细节,从而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对西周王朝经营南国的相关史事考察,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有助于从宏观上更清晰地定位西周文明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长河中的历史地位。 文章以时代为线,具体考察了西周王朝早、中、晚三期经营南国的相关史事,正文内容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对西周王朝早期经营南国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此章又分为二节:第一节着眼于若干南方封国(应、息、沈、录、申、邓等)的疑难问题探讨,如“汉阳诸姬”的始封年代,应侯见工簋铭的释读、息国的始封年限、沈子它簋盖的归属等。第二节围绕昭王两次南征的相关问题,作了较深层次的挖掘,其中涵盖两次南征的对象、线路、“南征而不复”的原因及影响。南方封国的建立是西周王朝积极主动经营南国的具体表现,而“昭王南征而不复”,无疑宣告了这个时代的终结。 第二章,对西周中期的南国战事作了较详细的考察,西周中期穆王之世遭遇了以徐为首的九夷入侵,这是目前资料所见周人克商后百年来,首次大规模的外族反叛,此章重点分析了来犯者的具体身份、族属、地望及穆王之后的南国局势。 第三章,西周晚期的南国局势始终动荡不安,周人不仅与淮夷有过多次激战,而且其间还发生过噩国叛周的重大事件。这一章对淮夷的族属及淮夷、南夷、南淮夷等数个相近族称间的关系作了翔实地考证。此外,对噩器及噩史的考察也是本章的重点。 第四章,对西周王朝始终经营南国的原因作了经济、政治两方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历史影响作了分析。周人之所以与南国战事不断,并不仅限于经济上的掠夺,而是为了寻求一种政治的认同,从而建立和稳固双方纳贡臣属关系。历代周王与南国诸邦绵延不休的战事加速了西周的衰亡,从而使得西方外族具有了趁势内侵之机。 文章以典籍、甲骨文、金文及田野考古资料为依托,利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西周早、中、晚三期的王朝南国局势考察,试图深入阐释西周时的南国与西周王朝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认识当时的天下格局、民族融合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