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材料降解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分析及其作用菌株分离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传统聚合物材料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聚乙烯醇是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食品包装行业、玻璃制造行业、医疗行业等。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聚乙烯醇及其合成材料可被微生物降解。目前发现的聚乙烯醇降解微生物主要分布于假单胞菌门,对其他微生物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将聚乙烯醇材料填埋于商业堆肥中进行降解,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材料降解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判断各降解时期样品中的优势菌群。最后通过筛选分离,得到具有聚乙烯醇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对各分离菌株进行特性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块状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棉在堆肥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不同降解时间的材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聚乙烯醇缩甲醛分子上有羧基等官能团的产生,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2、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降解3个月、2年及3年样品中OTU值分别为604、556及427。对样品OTU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降解3个月、2年及3年材料表面的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2.29、1.81和1.18,Simpson指数分别为0.58、0.28、0.27,说明微生物多样性会随着材料的降解逐渐降低。3、在科分类水平上,降解3年材料表面微生物中最主要优势菌群分别为Bacillaceae、Clostridiaceae和Paenibacillaceae,其相对丰度分别为82.00%、15.45%和1.13%。降解2年材料表面微生物中最主要优势菌群为Enterobacteriaceae、Bacillaceae、Clostridiaceae和Paenibacillaceae,相对丰度分别为74.71%、16.92%、5.77%和1.90%。说明Bacillaceae、Enterobacteriaceae、Clostridiaceae、Paenibacillaceae中可能存在大量能够降解聚乙烯醇材料的微生物。4、从降解材料表面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较强聚乙烯醇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DG01,Bacillus sp.DG02,Paenibacillus sp.DG03,Paenibacillus sp.DG04。在8天时间内,这四株菌对PVA1799的降解率分别为58.27%、54.47%、29.92%和46.59%,其对PVA1788的降解率分别为59.70%、74.99%、56.74%和67.27%。PVA1788被各菌株的平均降解速率均高于PVA1799,说明聚乙烯醇醇解度越高越不利于材料的生物降解。
其他文献
<正>中学生追星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而学生的偶像大多都是影视歌星,只有少数人的偶像为艺术家或商人作家等。因而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中学生追星状况逐渐变得疯狂起来,
戏剧的终极产品是演出,创作与舞台呈现乃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自本期始,不定期地推出“创作与理念”专栏,意在通过对新剧目的理念及舞台呈现的探讨,使读者更形象地
对北冬虫夏草在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以及pH条件下进行了菌丝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碳源中生长最适的是可溶性淀粉;氮源中是酵母粉;碳氮比是30:1;pH 4.5~9.0菌丝
<正>此文深切怀念井勿幕先生。论西北革命事业,勿幕先生实为开山拓荒首功之一,而其平生之实践又完全在忠于民国忠于人民两点,无一毫自私自利之念掺杂其间。勿幕先生一生虽短,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封建制度被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西方天赋人权、平等、博爱等的思想广泛传播,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女性解
新型超硬材料β—C3N4自从理论预言其硬度有可能超过金刚石以及优异的性能以后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目前在理论计算和实验合成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介绍了氮化碳
观察了茶多酚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和核分裂的影响。当培养液中茶多酚浓度为25μg/ml和50μg/m1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核分裂均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作用随茶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作业订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形式之一,它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方法,培养和发展情感态度,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在课
近些年来,因欧债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加上国内市场体制不健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效益下降和增速放缓问题,存在经济压力下行和经营环境趋紧等风险。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一
从吸附结构方面对近几年的船体清洗机器人进行分类介绍,阐述了各种吸附类型的优缺点及适用的环境。在分析机器人的工作姿态和失稳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机器人吸附性与灵活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