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最根本的特征。但是观其心理学,特别是主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人的主体性却在严苛的实验控制、精密的实验仪器以及准确的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中沦失了。主体性的沦失使得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而且加速了心理学内部的分裂。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得到心理学者们的关注,人文科学心理学在成立之日起就是为了反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漠视,苏俄的主体心理学也对主体性的回归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但是他们的理论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使得心理学中人性的复归之路困难重重。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了另一种鲜为人知的主体性理论-德国批判心理学的主体性理论。虽然德国批判心理学理论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主体性理论,为心理学开启了另一种研究主体性的视角。
本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主流心理学对主体性的沦失以及其它心理学理论对主体性复归的觉醒和尝试,从而引出了本文的主题-德国批判心理学。主流心理学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引起了不少心理学者的批判,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人文科学心理学以及苏俄的主体心理学。但是,人文科学心理学因为其固有的不足使得他们在讨论人的主体性时仅仅是一种微弱的声音,或者说一种主体性意识的觉醒。而苏俄的主体心理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并不能提出具体的复归人的主体性的方案,对主体性的讨论大多只是限于本体论层面。德国批判心理学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主体性理论,为主体性的复归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德国批判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沦失主体性的行为进行批判。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批判的。首先就是主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和机械主义。其次是对主流心理学理论架构的批判,从意识形态上把主流心理学归为资产阶级心理学,并对资产阶级心理学的范围以及特征进行定义。同时还批判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以及认知心理学三大资产阶级心理学理论。再次批判了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德国批判心理学在批判主流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现代变量心理学的概念。批判心理学的创始人霍尔茨坎普指出了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客观主义立场、刺激模式、强化效应。最后对主流心理学关于认知、情绪、动机等心理学具体研究进行了批判,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德国批判心理学对主体性理论的重构。这一部分又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是哲学重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其次是理论体系重构,介绍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另外,还介绍了德国批判心理学在理论重构中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理论概念,包括可能性关系、主体情境和行为能力。再次是研究方法的重构,霍尔茨坎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历史经验法,本文对历史经验法的定义和在批判心理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是德国批判心理学具体研究的重构,简要介绍了德国批判心理学对人格发展、教育学习以及心理治疗上的研究。
第四部分从三个方面对心理学未来发展的蓝图进行了大胆预测。首先是哲学观,要摆脱物种哲学,进入到现实的实践哲学。其次是心理学理论建构,要摆脱非此即彼的二歧视野,进入到另一种兼容并包的整合视野中。最后是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提出了主体性立场的心理学研究思路。
在本文的最后,对德国批判心理学的主体性理论进行了简要评价,指出了主体性理论中的不足之处,同时肯定德国批判心理学对人的主体性复归所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