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君与礼制:北宋元丰南郊祭祀礼制改革考论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370210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丰南郊礼制改革是在一定的学术与政治背景下进行的。中唐以降,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传统的经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打破僵化的传统经学,直接探讨经典当中的义理,到北宋中期汇为一股潮流,形成儒学复兴运动,这造成北宋中期儒学思想的流派林立。朝廷需要从学术上统一思想,来结束纷立的状况。北宋与辽、西夏鼎足而立,这刺激了宋儒的正统夷夏观念。北宋朝廷需要从文化方面发挥优势,维护政治上的正统地位。南郊祭天礼制承载着天命所归的合法基础,规范、整顿南郊礼制成为形势的需要。元丰元年,宋神宗设立改革机构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任命陈襄、陆佃、张璪等人,对南郊礼制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改革。改革主要是依据儒家经典来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南郊礼制,以尊君为主线,构建一个合理的、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等级秩序。这种等级秩序,体现在具体的仪式当中。礼官主要依据《周礼》、《礼记》、《仪礼》,对不符合等级秩序的南郊礼制进行改革,罢去了勘契礼制,改变祭祀时的向位仪制,主张在祭祀之前燔柴降神,并于祭末燔瘫牲币,废除了送神时的拜礼,使南陛成为皇帝的专用御道,改变了使用大圭、镇圭的使用方式,废罢亚献、终献饮福以及有司摄事时太尉饮福受胙的仪制,借以建立尊卑有等的政治秩序。元丰南郊祭祀礼制改革及在此基础上修成的礼制对北宋末期产生了影响,宋哲宗、宋徽宗时期的礼制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元丰新修礼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