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翻译研究愈发注重文化因素的作用。在运用翻译研究的理论进行译本分析时,本文借鉴了部分文化研究的理论,其中主要阐述了法国文化学者皮耶布迪欧有关“文化资本”的论断,同时强调了安德烈·勒菲弗尔对翻译目标的阐述,并论述了苏珊·巴斯内特有关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型的理论。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霍桑小说《红字》若干中文译本的分析比较都有重大的启示。此外,还论述了翻译、文化、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译者对小说中宗教语篇的翻译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其中包括典故、象征以及暗喻等用法的翻译。作为对以上基于语境的对比研究的补充分析工具,语义学中的成份分析方法同样被应用于对文化词语翻译的对比中,这是借鉴了彼得·纽马克有关语言与文化的理论。此外,作者还对以上分析进行了初步总结,旨在说明译者采用不同翻译方法所达到的不同效果,以及影响译者选择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通过这些分析、论述,作者试图揭示这样一个问题,即译者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与适度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两个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权衡异同之处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通过译作完整地传播原作的文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