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定价影响因素,以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所产生的信息迁移效应。
本文使用2006年度和2007年度进行定向增发的共17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与定向增发定价的相关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价格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基准价格。这说明,从统计证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是溢价增发,至少相对监管部门要求的定价基准而言是溢价增发。此外,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因素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测试,本文发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对象中如果有机构投资者,公司在定向增发中的定价较高;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中聘请的主承销商如果属于知名券商,公司在定向增发中的定价则较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公司在定向增发中的定价就越高;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公司在定向增发中的定价就越高;上市公司股权越集中,公司在定向增发中的定价就越高。我们没有发现公司是否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支付对价的方式、上市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定价有显著影响。
本文使用华夏银行定向增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对同行业其他公司股价产生的影响,即信息迁移效应时。通过对银行业组合在关键事件日前后窗口期内的超额回报和每家银行在关键事件日前后窗口期内的超额回报的研究,我们发现,银行业上市公司构成的组合在股东大会关于定向增发的决议公告日市场反应显著,有正向的超额回报,说明信息迁移效应中的“类比效应”占主导。此外,我们还发现,银行对一些事件的市场反应基本集中在(-1,0)和(-2,0)的时间窗口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对于定向增发关键事件的信息,市场在正式发布公告之前已经获悉,存在消息提前泄露的可能。综合来看,上市公司组合以及每家上市公司对于同行业公司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进程中的市场反应为正向。公司的定向增发给同行业上市公司带来了丰富的预期:进入市场再融资,缓解资本金捉襟见肘的局面,股票市场对再融资计划的态度重趋理性等。因此,本文认为,对于公司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进程中的市场反应,类比效应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