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起,中晚唐诗僧研究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成果丰硕,特点鲜明,在文献整理和研究方法上不断突破,研究对象亦不断扩大,极大深化了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深度。中晚唐诗僧山水诗意象研究是诗僧及其创作研究的重要组成,是诗僧研究进一步“文人化”和“文学化”的具体表现,对深入探讨僧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拓展唐五代僧诗研究的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晚唐诗僧山水诗为文本对象,重点探讨其中水、云、月意象的文学内涵及其与佛禅的密切关系,从而挖掘诗僧山水意象运用对唐代诗歌意象运用、意境塑造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全文主要分六部分进行探讨:绪论:主要对诗僧、僧诗、山水诗等概念进行界定,概述东晋至中唐诗僧山水诗创作状况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趋势、目标和方法。第一章:主要探讨中晚唐诗僧山水诗创作盛行的背景。包括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山水宴游传统与南禅宗相互作用的思想背景及僧士频繁交往的文学背景三部分。第二章:主要探讨中晚唐诗僧山水诗创作的区域分布及整体情况。概述了诗僧山水诗创作的江南属性、禅林自觉的山水审美及创作意识盛行等状况,并对诗僧山水诗创作的整体成就作了量化统计和分析。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对中晚唐诗僧山水诗水、云、月意象进行探讨。在分析前代文学作品水、云、月意象类型及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佛教水、云、月意象的传统意蕴及中晚唐诗僧水、云、月意象的独特内涵。第六章:主要探讨中晚唐诗僧山水意象运用在唐诗史上的贡献和地位。通过对比分析文人、诗僧山水意象运用的不同特点,突显诗僧对禅水、禅云、禅月意象成熟及开拓唐诗自在闲适意境方面的重要贡献。总之,中晚唐诗僧山水意象运用对唐代诗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唐代山水诗创作、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深化皆有重要影响。不但为繁荣古代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现在及以后文学、文化等领域的创新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