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属性与用户兴趣的推荐算法研究与设计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日新月异,我们已经从信息匮乏进入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的时代。作为解决信息过载的主要方案,协同过滤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人机交互、机器学习和信息检索等领域的热门课题,并在以电商网站为代表的实际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主要针对以协同过滤为代表的推荐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主流的推荐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之后,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目前应用最广的基于项目协同过滤算法上。针对传统的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不足:1、传统的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相似性计算方法,忽略项目属性值在相似性度量中的重要参考价值,造成算法稀疏性问题严重。2、传统的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忽略用户评分的时间因素,因此不能反映用户兴趣点随时间的变化。3、传统算法的冷启动问题,当推荐系统引入新的项目时,无法将新项目推荐出去。基于以上三点不足,本文在传统算法基础上做了以下两点改进:1、分别基于项目评分与项目属性度量项目相似性,通过自适应平衡因子协调处理两方面的相似性结果,来综合考虑项目相似性;2、算法考虑用户对项目评分的时间因素,引入用户对不同项目的兴趣权重,进行评分预测;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IASUIA算法(基于项目属性与用户兴趣的推荐算法)。本文基于权威数据集Movielens对本文IASUIA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IASUIA算法对传统算法中存在的稀疏性问题、不能反映用户兴趣点随时间变化两个弊端起到了明显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在享受了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本身的安全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虽然被称为网络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本文试图将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这两种对网络行为进行了解的技术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清晰的掌握网络行为。首先介绍了关于网络检测技术的一些概念和进展,对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