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借助计算机辅助建模软件构建T12-L2节段不同复位程度的新鲜OVCF有限元模型,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利用FEA软件模拟直立、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5种状态,并得到脊柱的等效应力值(Von Mises应力值)。探讨不同复位程度对该节段骨折椎体(L1)、邻近椎体终板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中医过伸复位治疗新鲜OVCF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1.CT扫描获取原始影像资料: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单纯骨质疏松患者1例,排除其他患病史,使用我校附属医院64排CT对患者行T12椎体上缘至L2椎体下缘扫描,获取图像后以DICOM格式保存。2.建立单纯骨质疏松椎体有限元模型:利用Mimics 16.0、Geomagic studio 2013、Solidworks 2017、Ansys workbench 17.0等软件建立T12-L2节段单纯骨质疏松三维有限元模型。3.模型的有效性验证:通过在模型T12椎体上表面施加150N压缩载荷及10.0N·M扭矩,分别模拟人体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不同工况下,计算脊柱各个方向的ROM,将计算结果与近年来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作对比,验证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4.模型生物力学分析:在已验证有效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L1椎体在正常高度及模拟中医过伸复位后90%,70%,50%,30%复位程度的新鲜OVCF三维有限元模型,给予T12椎体上表面施加500N轴向压缩载荷及7.5N·M扭矩,模拟人体在直立、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5种运动状态下,求解不同复位程度下骨折椎体、相邻椎体终板等效应力值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成功建立了符合生物力学特性的T12-L2节段单纯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了正常高度及复位90%、70%、50%、30%的新鲜OVCF有限元模型,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2.对不同复位程度的新鲜OVCF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相同的载荷及扭矩,发现伤椎松质骨、皮质骨及邻近椎体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随着复位程度降低,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高趋势。而应力集中现象在皮质骨主要发生在未骨折区域,在松质骨则主要发生在骨折区域。结论:1.基于CT影像资料,运用相关计算机辅助建模软件及本研究所用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建立不同复位程度的新鲜OVCF有限元模型,所建模型适合生物力学研究。2.松质骨骨折区域应力集中的现象可能是患者腰背痛症状出现的原因,而邻近椎体终板应力的增高可能导致相应终板及椎体再骨折可能性增加。3.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综合分析,仅考虑生物力学变化的趋势及大小,为了更小的生物力学变化,我们认为复位50%、70%时是可以被接受的,当然更好的复位以及患者复位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