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中村的弊端不断显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开发商、村民等各个主体都会进行利益博弈,如何破解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备受城市管理者和学术界的关注。从2008年开始,青岛市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通过十余年的改造建设,原城中村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改造工程成效显著。然而,随着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资金不足、工作效率低下、对群众利益缺乏保护等问题开始显现。鉴于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关联性的复杂系统,故本文在参考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城中村改造涉及的产权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从青岛市市北区S村改造状况出发,对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情况进行论述,指出改造项目建设时间长、改造利益分配不公、存在“钉子户”现象等问题,从改造体制不健全、资金与法律保障不够有力、利益相关方矛盾协调机制不健全、居民自身的不合理诉求等方面深层次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评估S村城中村改造的效果,并通过学习借鉴深圳、广州、西安等我国其他地区城中村改造经验,从完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完善运行机制首先要确定运行机制主体,明确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各司其职;其次要完善运行机制制度,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进行工作安排是保障改造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最后要完善运行机制流程,改造项目的实施各个重要流程节点均需要细化,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及工作重点,保证每个环节紧密衔接,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将风险尽量降到最低。保障机制包括资金保障、政策保障、补偿保障、就业保障、社会保障等保障措施,完善上述保障机制既是推进改造项目完成的前提,又是回迁后居民幸福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