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相关特异性miRNA标志物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及健康。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艾滋病感染者尽早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对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重建患者免疫功能,减少HIV的传播有重大意义。经抗病毒治疗后,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即免疫功能重建,包括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恢复。然而,据统计约2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尽管体内的病毒复制已经得到抑制,但免疫功能的重建仍然没有达到正常理想状态,这一部分的患者被称为免疫无应答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INRs)。相比于免疫重建患者,INR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风险明显增高。已知多种因素可影响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效果,但接受HAART治疗后的患者免疫功能无法恢复的机制尚不清楚。MicroRNA(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单链小分子RNA,作为非编码RNA中的重要成员,虽然仅有18-25个碱基,但在HIV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miRNA对HIV病毒感染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许多研究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发现了不同的miRNA谱。但关于临床早期有效预测HIV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特异性标志物未见报道。本课题通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不同的HIV感染者外周血miRNA表达量,筛选出能够预测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差异的miRNA。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组共纳入268名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5名健康正常人。所有患者均经免疫印迹法确诊为HIV感染。将HIV感染者根据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重建效果分为两组,其中免疫无应答组(INR)为90人(治疗一年后CD4+T细胞计数较治疗初始时CD4+T细胞基线增加比例小于20%),免疫应答组(IR)为178人(治疗一年后CD4+T细胞计数较治疗初始时CD4+T细胞基线增加比例大于30%)。2.实验步骤:取HIV感染者治疗前时间点的外周冻存血标本10ml;提取血浆Total miRNA;进行miRNA的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阶段筛选miRNA表达水平。利用公式2-△△CT计算miRNA相对表达量。3.统计学分析:在TIBCO Spotfire 7.11的Statminer中,利用LIMMA及2-△△CT计算得出组间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改变倍数。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 7.0绘图软件进行绘图。数据均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44条miRNA经过发现、筛查、确证三阶段的筛选得到7条miRNA,其在INR与IR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表达,且在INR患者中皆为表达上调。2.筛查阶段7条miRNA联合诊断INR的曲线下面积为0.93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8和0.906,确证阶段7条miRNA联合诊断INR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6和0.860。3.7条miRNA表达量与治疗12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与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增加比例呈负相关(P<0.05)。结论:INR与IR患者血浆中存在7条miRNA显著差异表达,且INR患者的表达水平高于IR患者,7条miRNA联合能够早期判断HIV感染者接受治疗后免疫重建的效果是否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缺乏用于诊断SZ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NRG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2807809与SZ相关。有研究报道rs12807809与海马功能异常有关
研究背景和目的:乳腺癌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对乳腺外科来说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治疗上,放疗作为局部治疗的主要方式,普遍认为能使患者的生存获益,但是否需行局部
本文研究了在光照和遮荫条件下,钛离子(Ti)对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光照和遮荫条件下,对大豆植株进行了5种不同浓度的钛液喷施,分别进行了水培试验、土
目的长余辉材料可作为长期光动力治疗的理想内部光源,解决外源性光源产生的电离辐射损伤、长期辐射诱导组织消融和自照效率不足等问题,但长余辉材料粒径小、形貌好与强烈持久的发光难以并存,至今这一难题尚未被解决,同时存在利用效率低和给药过程复杂等问题,因此,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新策略能充分利用长余辉材料的独特优势,实现高效的长余辉材料诱导的光动力学治疗。材料和方法长余辉固体材料的制备过程:通过水热法制备长余辉纳
目的:生长因子在体内半衰期短、作用于骨软骨细胞系特异性差等原因严重限制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本课题旨在探索新型的促软骨再生的生长因子,设计双重缓释的仿生支架来延
目的根据生物型股骨柄设计原理,在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DDH患者中,通过比较术前不同CT平面测量所得股骨前倾角与术后股骨柄前倾角,找到使手术前后测量值最接近的术前CT测量
背景:围术期低体温(核心温度0.02μg/L,术后30天内心肌损伤相关的死亡率增加3倍;cTnT>0.03μg/L,相关死亡率增加9倍;cTnT>0.03μg/L可作为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另一
Maize-soybea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has developed and popularized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that has minimum soil water loses and high water producti
芸薹属作物是一种重要的蔬菜、油料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芸薹属黄籽作为优质的榨油材料,具有含油量高,蛋白含量高等优点。本研究利用黄籽白菜型油菜RcBr(P_2)和深褐籽大白菜08A061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对白菜种皮颜色进行了QTL鉴定与验证,并结合转录组测序预测A03候选区间中控制白菜种皮颜色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如下:1.在RIL群体
“民族性”不仅是一个政治议题,还是一个文化议题。中国“新音乐”肇始至今,“民族性”讨论从未止歇,其内涵正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丰厚,不断更新。对“民族性”的考查与研究首先要保持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文化研究心态,在与“他者”的比较中,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可妄自菲薄。其次,要从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出发,在纵向的历时性研究中,侧重“民族性”文化含义的相对稳定性,在横向的共识性比较中关注“民族性”文化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