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FB1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痕量AFB1即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样品基质复杂,现有前处理方法操作繁琐、耗时费力且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实际检测的需求,因此开发简单、快速、高效的前处理技术尤为重要。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构效可设计性、专一识别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食品样品前处理及食品中痕量AFB1分离富集可有效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成本并提高检测灵敏度。本研究首次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技术应用于制备磁性材料表面印迹AFB1的聚合物(AFB1-MMIPs),通过系列合成优化及对印迹聚合物形貌及性能表征,最终将其应用于玉米实际样品中AFB1的分离富集。首先,在硅基表面通过RAFT聚合进行印迹,通过对每一步产物的表征,证实成功制备了AFB1硅基质核/壳分子印迹聚合物(Si-MIPs)。在最佳合成条件和最优吸附条件下进一步探究了印迹材料对AFB1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Si-MIPs对AFB1的平衡吸附量显著高于硅基非分子印迹聚合物(Si-NIPs),印迹因子(IF)高达3.07,说明Si-MIPs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特异性识别空穴,证实了通过RAFT技术可在载体表面印迹AFB1。其次,将表面印迹技术和磁性材料结合,以5,7-二甲氧基香豆素(DMC)为虚拟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硅烷化四氧化三铁(Fe3O4@Si O2)为支撑载体,在甲苯-甲醇溶液(9:1,v:v)中通过RAFT聚合反应制备AFB1-MMIPs。实验优化了合成条件(MAA用量、聚合体系大小、DMC与MAA用量摩尔比),吸附洗脱条件(吸附溶剂、吸附时间、洗脱液、洗脱体积及洗脱次数),并对AFB1-MMIPs饱和吸附量和特异性识别性能进行了探究,同时对整个制备过程中的产物及最终得到的印迹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及动态光散射(DLS)表征。结果表明,当载体用量为16.5 mg,MAA为6μL、聚合体系为24 m L时制备得到的MMIPs球体最均一,分散性最佳(PDI=0.242);在DMC与MAA摩尔比为1:4,乙腈-水(96:4,v:v)作为吸附溶液条件下进行平衡吸附实验,IF达到最大,为2.01;在加标8000 ng/m L的AFB1下,MMIPs吸附达到饱和量(1198 ng/mg),吸附平衡耗时80 min;在与赭曲霉毒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进行竞争识别时,MMIPs对AFB1的吸附量是OTA和ZEN的2.68和2.51倍(混标和单标的均数);使用1 m L甲醇-乙酸(90:10,v:v)反复洗脱两次,AFB1回收率可达95%。综上表明,本研究制备的MMIPs具有形貌均一、分散性较好、较高吸附量、良好的特异性以及快速吸附等优点。最后,将制备的MMIPs用于玉米样品中AFB1的分离富集,再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联用,可实现AFB1的定量检测。在最佳MMIPs用量(25 mg)下,加标回收实验显示平均回收率介于88.5~107.4%,表明本研究制备的AFB1-MMIPs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