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承包市场挂靠经营现象及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市场的挂靠经营现象兴起于我国建筑行业资质管理制度的实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建筑业也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迅速发展,市场的繁荣也带来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为了保证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提高市场的竞争效率,以1984年出台的《建筑企业营业管理条例》为标志,我国开始实施对建筑企业实行资质管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建设部在后期又对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进行了扩大和深化。资质管理制度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但是,从法律实施效果来看,相关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建筑领域的挂靠经营已经被各方所接受甚至成为行业主流。利益的驱动使大量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企业或个人争相进入建筑行业,出现了建筑业市场特有的挂靠经营现象,给建筑市场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以问卷调查作为研究基础。首先,从建筑市场挂靠经营现象的基本特征入手,论述了挂靠经营的来源、界定、法律特征及表现形式,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挂靠经营对市场参与主体和建筑行业产生的各类风险,立足于挂靠经营现象的现状及内涵分析提出挂靠经营本质上一种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的寻租行为,应该及时进行有效治理;其次,对挂靠经营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挂靠经营是资质作为稀缺资源在市场中合理配置的结果,符合建筑企业的利益需求。并以博弈论为基础分析了挂靠经营的形成机制,探讨了挂靠双方罔顾被政府查处的风险接受挂靠经营的原因;再次,比较国内外相关国家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异同,得出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对我国资质管理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结合问卷调查的内容提出我国资质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构想,弱化资质管理制度,尝试信用体系的建设,实现建筑企业的动态管理;最后,通过治理机制理论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建筑承包市场挂靠经营现象治理最有效的方式是第三方治理,通过第三方介入完善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对市场违约主体的有力惩处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即完善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而政府应承担信用体系的建设的责任。并运用治理机制理论分析了第三方信用治理下市场主体的成本收益,基于信用机制作用下市场主体的博弈策略选择,得出市场主体挂靠经营的影响因素是挂靠经营被发现的概率和违约成本。提出了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的制度建设和信息传递机制等办法,通过一系列配套制度来增加建筑市场的透明度和违法成本,从而达到遏制挂靠经营的目的。
其他文献
《孟子》是我国儒家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四书”。《孟子》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哲学巨著,具有丰富的文学表现形式和哲学思想内
使用被动阻尼器消耗地震中输入结构的能量可使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可靠度均得以显著提高,该项技术现已成为工程抗震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各国工程抗震专家和学者均
使用自行研制的镀液配方,研究了在钨铜合金基体上化学镀镍磷的可行性。试验通过恒电位极化诱发法在NiSO4-H2PO2^-体系中实现了钨铜合金表面的化学镀镍磷。对极化过程中基材表
目前,在教育普遍强调关注学生个性,体现学生主体的形式下,学科教学改革除了强调教师应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方式上有所革新外,首先更应该关注学科课程内部存在的问题,因为从课程的
“属于上帝的当归于上帝,属于凯撒的当归于凯撒”。尽管这只是一段讨论宗教与政治间关系的法律名言,但它同时也非常清楚、简洁地揭示了商标法律关系中商标品牌价值培育者与商标
在司法实践中,常出现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发生竞合的情形。长期以来,实务上针对该类案件主要以“先刑后民”为模式处理。尽管“先刑后民”已成为事实上的指导原则,但立法上并无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与人之间各种利益的摩擦频繁,民事案件呈现出新的特点,不仅在数量上呈爆炸式增长,案件类型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基于我国诉讼调解的复兴、民事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模型组,两组均应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兔血管内皮损伤
在层出不穷的侵犯隐私的安全事件中,完全地保护隐私和充分地体验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之间,目前还是一对矛盾体。要么在产品的不断升级中解决,要么在两者兼顾中走出中间道路,
自从税收制度产生以来,依法纳税和避税行为就一直如影随行。传统观点认为,避税和依法纳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避税行为要遭受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谴责。随着税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