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文从研究牙鲆变态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变态机制等方面总结了多年来有关牙鲆变态的研究进展,发现对牙鲆变态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激素处理和生态调控上,而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研究牙鲆变态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变态机制等方面总结了多年来有关牙鲆变态的研究进展,发现对牙鲆变态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激素处理和生态调控上,而对于牙鲆变态期间右眼移位的不对称发育现象,亦主要依据其头部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阐述其机理,且观点不一;而从分子和基因水平着手阐明牙鲆右眼移位的内在分子机制则鲜有文献报道,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有关牙鲆右眼移位的变态功能基因报道.若想很好的理解牙鲆右眼移位的变态机制,详细观察变态期间眼睛周围头部组织形态结构的发育变化是必不可少的,但这是远远不足够的.因此,该论文以牙鲆仔鱼为对象,从形态学角度观察了牙鲆右眼移位过程中脑颅的不对称发育.在此基础上,从分子和基因调控上研究了两种左右不对称信号分子Pitx2和Shh在牙鲆变态期间的表达情况.
其他文献
将两组紫贻贝的匐足面盘幼虫饲育群(饲育群1和饲育群2)在4℃冷藏条件下,同时保存2周和4周,观察冷藏后幼虫的生长及幼虫对诱导物质的反应。 在4周冷藏过程中,饲育群1的匐足面
利用生物净化水质是一个成本低,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高的方法。围绕鱼类的下行效应,本文以深圳茜坑水库三种小型鱼类(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罗非鱼Tilapia.aurea
运用石蜡包埋切片法、组织化学方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纹腹叉鼻鲀的鳍上的囊肿物的组织病理结构和组织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囊肿物是由膨大的细胞聚集而成,细胞大
该文研究了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Walbaum)溯河生殖群体的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和体长组成、体重组成及年龄组成等群体结构特点,运用Von Bertala
在不同温度(15℃、20℃、25℃、30℃)和不同盐度(50‰、100‰、150‰、200‰)分别进行了旧金山卤虫与孤雌生殖卤虫尕海品系、旧金山卤虫与孤雌生殖卤虫埕口品系的单因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