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柔弱结构层间隔震机理与应用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ulong198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部柔弱结构是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这类带有软弱底层的建筑物,由于底层的刚度及强度均较低,其底层刚度比上面各层都小得多,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房屋的侧移大部份都集中在底层,上面各层的侧移较小,本该由上面各层来吸收地震能量,大部份被转移到了底层,以致于底层需要吸收的能量,超过其最大容许变形所能吸收的能量,结果是底层严重破坏甚至使整栋大楼倒塌。隔震技术是一种新的减震减灾技术,隔震又分为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基础隔震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个隔震层,以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而层间隔震是在基础隔震结构的工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隔震形式,它是将隔震层设置在结构的基础之上的某一层柱顶,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控制的建筑结构。本文首先阐述了底部柔弱结构在城市中应用的普遍性,针对这种结构在地震时的破坏情况,分析了将层间隔震技术应用于底部柔弱结构,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得出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并将底部柔弱结构进行了隔震和不隔震的内力对比,表明:在底部柔弱结构中应用层间隔震技术,在底层及二层之间设置隔震层能明显降低结构各层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保证结构安全。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服役年限增加,环境恶化,设计施工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修复和补强加固的混凝土工程显著增多。试验研究表明,FRP用于混凝土构件的外部表面粘贴加固成效显著,应用广泛。
挡土墙受到的土压力随着位移的发展而逐渐变化。挡墙尚未移动、背向填土移动、向着填土移动时,土压力将分别处在静止、主动、被动土压力。而大量试验及工程实践中均发现,正常
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破坏,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并日益突出的一大灾害,除了一部分是不可抗逆的自然因素,其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忽视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传统的设计有时仅关
本文将GIS技术引入到矿山开采沉陷学中,结合概率积分法设计并实现了集数据管理、沉陷预计、移动变形等值线绘制、三维可视化分析于一体的煤矿开采损害综合评价系统。在原有概
大跨度屋盖结构由于其新颖独特的外形以及可以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在广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展览中心、影剧院以及工业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类结构一般具有柔度大、阻尼
岩石爆破过程机理复杂,影响因素繁多,高度非线性,很难用具体的数学方程来描述。在爆破效果及评价爆破质量中,爆破块度是个重要指标,爆破块度对导流洞围堰拆除能否实现即时过流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对导流洞围堰块度及其运动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爆破块度的各种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分析与评价。其次从理论上对岩体爆破破碎机理进行了动力分析并指出了影响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确定出单耗是第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在祖国各地随处可见。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也使得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变得复杂,难度成倍增加,同时也促使结构理论和计算软件不断
针对目前黄土地区大直径超长桩基使用广泛而其理论研究相对还不够的现状,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黄土地区大直径超长桩基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矛盾,将理论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工程
大量的地震震害、结构模型试验和分析研究表明,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强地震作用下能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具有较好的抵抗侧力的强度和刚度。试验和理论分析还表明,正确设计的钢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