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一方面享受了科技进步的成果,另一方面也面临其带来的各种严重危害和严峻挑战。全球变暖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致使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全球变暖。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危害日益加深。我国气候干预的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环境保护的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难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我国而言,目前亟需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研发符合本国国情的实用性技术。译者的选译材料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于2015年5月出版的《气候干预:反射阳光,降温地球》。该书介绍了国际社会关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法和技术,尤其是反照率改性技术。译者选译了该书的摘要、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全部内容。本翻译报告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翻译项目,包括翻译项目的背景、理论指导、目的及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原作背景,包括原文内容介绍、原文语言特征、原文句法特点以及译前的准备工作。第三章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采用的翻译策略,翻译的难点主要为专业术语、缩略词以及长句。译者以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翻译实例说明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分译、合译的翻译策略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第四章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启示和经验教训,并指出了仍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本次翻译实践,首先,译者大致了解了当前气候状况以及未来调节的方向。其次,译者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了环保类科技文本的特点及翻译技巧,为以后从事科技翻译工作打下了基础。最后,译者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翻译水平,扩大知识面,也可以为中国缓解气候灾害提供可资参考的有益经验。